在“雙碳”目標引領下,中國鋼鐵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綠色革命。作為高耗能、高排放的代表性行業,鋼鐵企業如何破局?方大萍安鋼鐵,這家擁有70余年歷史的老牌鋼企,用行動給出了答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年自發電量突破10.6億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2萬噸。這份成績單不僅刷新了企業紀錄,更成為萍鄉市傳統工業綠色轉型的生動范本。
室外,鳥語花香,一片生機盎然;室內,發電機組24小時晝夜運轉,源源不斷地生產著清潔電能。方大萍安鋼現共有11套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35.9兆瓦,將鋼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余熱、余壓轉化為清潔電能,并實現光伏發電零的突破。“發展循環經濟,共享低碳生活”的理念在這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通過持續提升自發電水平,企業實現了綠色發展與經濟效益雙贏。
“碳”路創新:開啟綠色能源變革之旅
“過去,我們企業的發電機組都是低溫低壓和中溫中壓的,效率比較低。2016年,我們公司下定決心投入10億元真金白銀進行環保提標大治理,從此掀起大規模的技改熱潮,其中35兆瓦發電項目就是第一個完工的項目。”全國人大代表、方大萍安鋼鐵員工溫菲回憶道。
方大萍安鋼鐵35兆瓦發電機組是江西省冶金行業建成投運最早的同類型發電機組,項目總投資9800萬元,回收鋼鐵生產過程中富余的高爐煤氣、轉爐煤氣用于發電。這套高溫高壓高效率發電機組,能夠更好地利用二次能源,變廢為寶,與原有中溫中壓發電機組相比,熱效率提高三分之一,成為企業的“碳”路先鋒。自2017年8月投產至今,該機組已累計發電22.5億度,持續為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因其亮眼表現,方大萍安鋼鐵35兆瓦發電站班組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
“我們做發電加法,本質是做碳排放減法。”35兆瓦發電站班長黃慶道出了發電項目的核心邏輯及其深遠意義。
“綠電”賦能:釋放經濟與生態雙贏效能
“目前全公司每天發的電中大約有40%來自50兆瓦發電站。我們持續開展提高自發電量攻關,如今日發電量已穩定達到120萬度以上,累計發電量突破了10.9億度。”方大萍安鋼鐵50兆瓦發電站班長左重明自豪地說道。
在方大萍安鋼鐵節能減碳主戰場,50兆瓦發電機組更是“主力擔當”。該項目總投資上億元,采用國內先進、成熟的高溫超高壓煤氣發電技術,充分利用富余煤氣高效發電。自2022年并網發電以來,其優勢凸顯,發電量逐年攀升,日發電量和月度發電量屢創新高。依托科技創新,通過安裝智能燃燒系統,機組實現了全自動優化運行,能源利用率提升顯著,同時通過環保升級,實現了鍋爐煙氣超低排放。隨著50兆瓦發電項目投運,方大萍安鋼鐵安源生產區的高爐煤氣基本實現零放散,企業資源利用效率達到了新的高度。
“50兆瓦發電機組現已成為我們企業內部的第一大電源。光是這一臺機組,近3年來發電10.9億度,為企業降低用電成本約7億元。”方大萍安鋼鐵動力廠生產科科長周成霖翻看著報表,一組組數據清晰地展現出了“綠電”為企業帶來的豐厚“紅利”。
“光”啟新篇:多元清潔能源的綠色探索
走進方大萍安鋼鐵,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辦公樓頂上整齊排列的光伏板,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成為企業一道獨特的環保風景線。
向多元清潔能源邁步,在利用余壓、余熱、煤氣進行發電的同時,2022年方大萍安鋼鐵實現了光伏發電零的突破。屋頂光伏發電項目由企業自主安裝,總裝機容量約400千瓦,安裝面積1850平方米。通過光伏組件,把“陽光”變成“綠電”,滿足就地辦公用電需要,富余電力供給生產,進一步降低企業用電能耗。自2022年10月正式投運以來,累計發電90余萬度。
“每多發一度電,就能多減碳。”這是方大萍安鋼鐵的生產目標,更是其生態使命的真實寫照。2024年該公司發電10.6億度,滿足了企業45.4%的用電需求,減少了社會用電。企業一年所發電量,足夠點亮50萬人口小縣城的萬家燈火。將工業廢料變成綠色動能,方大萍安鋼鐵不斷攻打更高發電指標,2025年前4個月,企業3次刷新發電歷史最好水平。
從“傻大黑粗”到“綠電先鋒”,方大萍安鋼鐵的綠色轉型之路,是中國傳統產業向綠色低碳要效益、邁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縮影。通過技術創新、環保升級與戰略前瞻,方大萍安鋼鐵以“變廢為寶”的智慧,加速向新而行。如今,這里的“綠電減碳”故事還在續寫。正如溫菲所言:“綠色發展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我們愿做‘碳’路者,讓每一度電都充滿‘綠色含金量’。”(王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