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浙江安吉余村的綠色覺醒,點燃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火炬。今日的贛西大地,一個擁有70多年歷史的老牌鋼鐵企業正以鋼鐵般的意志踐行這一理念,2012年以來累計投入超10億元實施環保提標改造,實現了從傳統廠區到綠色景區的蝶變,見證了“兩山”理念在工業領域的生動實踐。
重金投入 筑牢綠色生態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指出:“江西生態秀美、名勝甚多,綠色生態是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一定要保護好,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企業發展戰略,方大集團提出“南方企業打造成生態森林旅游式工廠,東北和西北的企業打造成花園式工廠”,且“環保改造要立足10年、甚至20年不落后,要達到發達國家先進水平”。
重組十二年來,方大萍安鋼鐵跑出環保技改加速度。投入2億余元新建原料環保大棚,一舉解決了原燃料露天堆放產生的揚塵問題;投入約6000萬元在煉鋼轉爐爐頂新建三次除塵和環境除塵設施,排放指標優于國家和行業標準,讓生產過程中的廢氣排放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方大萍安鋼鐵在江西省率先對燒結機進行超低排放改造,投入2億余元先后實施了2×90m2、180m2燒結機煙氣超低排放改造,比國家要求2025年底重點區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區域、汾渭平原鋼鐵企業燒結實現超低排放的目標大大提前。投入近1億元對工業廢水進行深度處理,基本實現廢水零排放,且經深度處理后可達到飲用水標準,真正做到了水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企業實施28個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安源生產區實現全工序超低排放。
技術升級 環保指標邁向新高度
持續的技術革新是企業綠色轉型的核心動力。2024年5月,方大萍安鋼鐵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超低排放評估公示,成為江西省首個實現有組織超低排放的鋼企,標志著環保治理邁上新臺階。
新建渣處理除塵系統,多級噴淋裝置和塵霧捕集器,大幅提升除塵效果;連鑄大包除塵裝置,實現收塵點無肉眼可視粉塵;料棚抑塵項目的干霧聯動系統和34臺微米級智能霧炮,實現精準抑塵;1080立方米高爐重力除塵卸灰輸送改造工程,采用無壓差卸灰高溫吸排罐車運輸工藝,開啟“無塵卸灰”新模式……
通過一系列技術升級改造,方大萍安鋼鐵環保指標實現從“達標排放”到“超低排放”的跨越。2024年,企業噸鋼煙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同比下降9.34%、6.95%、8.84%;廢水、化學需氧量、氨氮等指標降幅超過70%,實現了污染物排放的顯著下降,在鋼鐵行業的綠色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有力的一步。
循環利用 打造綠色低碳模式
在方大萍安鋼鐵的智能管控中心,一組數據格外醒目:2024年自發電量突破10.6億度,安源生產區自發電率達58.1%,企業整體自發電率達45.4%。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個完整的能源循環體系。
企業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高爐煤氣、轉爐煤氣和余熱余壓“吃干榨盡”,配套建設的光伏發電項目更如“錦上添花”。通過優化管網壓差、改造燒結余熱管道等技術攻關,企業年節省電費超過7億元,實現了“綠電造綠鋼、綠鋼產綠電”的良性循環。這種循環經濟模式,不僅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更減少了對外部能源的依賴,為企業綠色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
清潔運輸 助力大氣環境改善
在物流運輸環節,方大萍安鋼鐵同樣下足了“綠色功夫”。2022年以來,企業累計投入上億元,購置100余臺新能源電動車和國六排放汽車,成為江西省首家大規模采用新能源汽車實施清潔運輸的鋼鐵企業。這些“綠色車隊”每年可減少碳排放量約1萬噸。
同時,企業大力推進鐵路運輸集裝箱化改革。2024年,水渣集裝箱運輸量達34.93萬噸,同比增長208.6%。標準化、集約化的運輸方式,降低了能耗與排放,提高了物流效率。
如今的方大萍安鋼鐵,早已顛覆了人們對鋼鐵企業的傳統印象。圍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題,方大萍安鋼鐵將工業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在安源生產區建設國家3A級旅游景區,把生產線變成“景觀線”。景區內打造了約5公里旅游參觀路線,重點突出治水、治塵景觀、生產工藝流程觀摩、黨建教育、拓展訓練等15個工業與生態融合項目,吸引2.3萬余名游客見證“鋼廠變公園”的生態奇跡。曾經的露天水渣堆放處建起了生態園,可愛的動物在這里繁衍生息;利用回收的廢水建成生態魚池,魚兒歡快游弋;按照1:1比例建成的“高鐵”式參觀通道,讓游客近距離“透視”生產線的壯觀……
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工業史詩,到“鋼廠是怎樣變綠的”的生態答卷,方大萍安鋼鐵用躬身實踐印證了“兩山”理念的真理力量。綠色發展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這座歷經七十余載風雨的老牌鋼企,正以嶄新的姿態,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繼續淬煉著“綠色鋼魂”。(王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