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鄭潔
11月8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二十五屆再生金屬國際論壇及展覽交易會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開幕。本屆論壇以“再生無界,全球共贏”為主題,旨在共同應對機遇挑戰,促進商貿對接,推動全球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更加開放、更具活力、更高水平發展。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葛紅林,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何禮、中國鋁業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魏成文,中國海關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文健,中國資源循環集團黨委常委、總會計師王偉東,德國原材料署再生原料處處長布瑞塔·布克哈根,國際回收局秘書長阿諾德·布魯內,中東回收局會長米爾·穆吉塔巴,非洲回收行業協會副會長阿卜杜拉·哈吉,阿聯酋阿拉集團董事長穆扎米爾·伽達瓦拉,意大利SGM公司 CEO卡洛·斯豐德里尼,墨西哥迪邁霞公司COO伊達麗雅·貝尼特斯,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蘆東,山東魏橋創業集團副總經理劉鳳海,白銀有色集團副總經理殷勤生,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馮秀富,成都市對外開放合作促進中心主任尹建,成都國際貿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魯進,中國海關學會副秘書長王延春,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熊萬渝等領導和嘉賓出席論壇開幕式。論壇開幕式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王健主持。
葛紅林在以《再生金屬 方興未艾 大有可為》為題的致辭中,全面總結了“十四五”時期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與再生金屬產業取得的成就。他指出,“十四五”以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速度持續向上、發展質量明顯提升、戰略地位愈加凸顯,全球競爭力持續增強,并呈現出傳統工業與現代新興產業良性互動的可喜局面。隨著全社會對“雙碳”目標認識的不斷深化,有力促進了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的蓬勃發展。資源循環利用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產業政策不斷豐富,保障產業規范前行,再生有色金屬的作用和地位不斷凸顯,產業格局不斷優化,技術創新成果顯著。再生有色金屬產量持續增長,自2021年以來,4年再生有色金屬產量累計達6930萬噸,節約礦產資源36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6億噸。2024年,再生有色金屬產量占我國有色金屬總量的四分之一,占全球再生有色金屬產量的三分之一。同時,稀有稀貴金屬回收利用領先全球。從汽車、光伏、電池、半導體、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中提取的戰略稀有金屬不斷豐富、規模不斷擴大。2024年,再生稀土、鋰、鎢、錫、鎵、鍺、銦、鉑族金屬產量持續增長,其中,稀土、鋰、銦再生產量分別達到全球市場的90%、75%和70%以上,鎢、錫、鍺再生產量也超過全球總量的一半。在數智化建設方面,建立了全球首家結合AI+CV技術的再生廢料標準化識別平臺;引入人工智能分選系統,提高稀貴金屬識別準確率。中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積極踐行雙碳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得到了全社會的配合支持,塑造了全球最先進的理念,實施了全球最扎實的行動。
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還面臨國際環境更加復雜多變、國內產業生態急需完善、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挑戰。針對此,他提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工作重點:一是高水平完成“十五五”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二是增加進口再生原料品種;三是擴大再生材料應用;四是加強人才培養和管理提升。
葛紅林提出“十五五”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目標設想:到2030年,中國主要再生有色金屬品種產量達2800萬噸,較2025年增長38%,占到當年十種常用有色金屬總產量的三分之一;新能源領域再生有色金屬應用取得突破性進展,動力電池再生鎳、鈷、鋰使用比例分別提升至15%、25%和15%。
葛紅林表示,再生金屬產業具有全球化特征,各國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實現了再生金屬原料的全球化流動與資源配置,有效提升了金屬循環利用的效率、經濟性與環境收益,是經濟全球化中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他提出了包括共同推動制定統一的行業術語、國際標準和認證體系,優化供應鏈體系;深化國際技術交流與協同創新;鼓勵與政府、國際組織和企業界的合作等三點全球倡議。
魏成文在致辭中表示,從近年來再生有色金屬取得的成績來看,再生金屬產業的發展勢頭日益強勁,但在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仍然在原料保障、產業結構、環保等方面面臨諸多挑戰。但同時,再生金屬行業在政策層面、市場需求、技術創新等有可把握的歷史性機遇。他表示,面對產業發展的新形勢,中鋁集團始終以“保障國家戰略資源安全、引領行業綠色轉型”為己任,著力構建全鏈條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展望未來,中鋁集團計劃到2030年左右努力打造出行業領先的再生有色金屬產業集群,再生鋁銅的產能和消納量均實現倍增,大力拓展新興固廢再利用,強化稀有稀散稀貴金屬的回收利用與更高效提取,聯合上下游企業建立再生有色金屬標準體系,推動“回收 + 再生 + 制造”的協同發展格局。
李文健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中國海關學會高度關注國家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和海關監管問題,并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開展了戰略合作。結合再生金屬原料作為“城市礦山”的戰略價值凸顯,推動再生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他提出3點建議,一是爭做“合規經營的示范者”;二是爭做“技術創新的先行者”;三是爭做“開放合作的推動者”。中國海關學會將繼續加強與生態環境、行業協會以及國內外相關機構的溝通協作,實現信息共享、監管協同。他同時提出,海關學會高度重視與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期望各位企業代表能夠及時反饋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并提出具有建設性和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論壇開幕式還舉行了“再生無界,全球共贏”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再生金屬分會會長王吉位宣讀了合作備忘錄(草案)。他表示,為響應葛紅林會長提出的全球倡議,經與相關行業協會及龍頭企業初步溝通,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草案),主要內容包括:設立工作組作為協調執行機構;秉持開放共享、合作共贏原則,匯聚資源推動產業綠色發展。工作組主要任務是:協調支持各國產業發展與跨境貿易;設立標準組制定統一的行業術語、國際標準和認證體系;設立貿易協調組解決貿易爭端、提升通關效率;設立協同創新組搭建技術交流平臺;總結推廣最佳可行技術及綠色生產指南,共建全球再生有色金屬產業開放創新生態等核心內容。
開幕式后,海關總署代表吳宗濤、德國原材料署再生原料處處長布瑞塔·布克哈根、再生材料協會會長羅賓·維娜、國際回收局秘書長阿諾德·布魯內分別作了再生有色金屬原料進口監管政策、全球再生金屬回收利用的阻礙以及再生金屬產業發展機遇等主旨報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巍主持。
本屆論壇還舉行一場主論壇和鋰電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協同創新-共建再生金屬綠色供應鏈等兩個分論壇,以及再生金屬產業發展新機遇、促進再生金屬貿易自由化等兩場高端對話,舉辦貴溪鷹潭陸港服務項目推介會及青川綠色鋁產業推介會。
本屆論壇由中鋁股份、中鋁高端、云鋁股份、云銅股份、鷹潭陸港、天齊鋰業、昆山中能、宜春江理等單位協辦。來自海關系統、中國鋁業、中國五礦、中國資環、中國稀土、江西銅業、白銀有色、山東魏橋、山東創新等單位領導,德國原材料署、國際回收局、中東回收局、非洲回收協會、落基山研究所等機構以及有關地方政府和園區領導,167家展商、36個國家和地區的 300名海外代表,共計2500人參加論壇及展會。

圖為展覽交易會開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