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馬薇
“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算賬意識’,緊盯每千瓦時電、每立方米氣、每升水,通過控制源頭,實現能源成本再次降低。”河鋼集團張宣科技設備能源部以“向管理要效益、向技術要突破”為導向,聚焦水、電、氣三大能源系統精準發力,通過技術創新、工藝優化和精細管理等措施,使綜合能耗顯著下降,3月份噸材外購能源成本較攻關目標降低了4.98元。
“峰谷智調+技術賦能”
讓每千瓦時電“精打細算”
“早峰時段生產負荷要適當控制,大功率設備要做到應停盡停,減少用電設備使用,降低用電量。”4月15日8時,該公司設備能源部能源監察組組長許釗緊盯智能監控大屏,實時調整著該部的用電曲線。同時,調度指令通過微信工作群同步推送至張宣科技各生產單元,能源調配進入精密協同階段,重型設備運轉聲逐漸減弱。
這正是張宣科技“避峰就谷”生產用電模式實施的生動寫照。通過采取高耗能工序精準避開8:00—10:00、16:00—22:00兩個電價高峰時段,3月份峰段用電占比環比降低5.31%,節約外購電成本665萬元。
在持續優化用電策略的同時,新的發電設備也為降成本注入了動力。4月10日,在該部熱電作業區干熄焦發電機組設備現場,銀灰色的蒸汽管道在陽光下泛著金屬光澤。手握測溫槍貼近管道檢測后,該部熱電作業區作業長刁呈振深吸一口氣,雙手握住直徑半米的銅質閥門輪盤緩緩轉動。
“這套系統充分利用發電機抽汽為低壓管網補汽,替代原減溫減壓供汽方式,提升了蒸汽利用效率。”刁呈振抹去額頭的汗珠介紹。隨著閥門緩緩開啟,儀表盤上的發電量數字開始躍動。新的發電設備月增發電量30.32萬千瓦時,噸材外購能源成本降低1.15元。
在行政服務中心,該部技術團隊通過采用電爐余熱蒸汽為2#服務區浴池提供蒸汽,月可降低19.23萬元的外購電成本。各區域節能數據實時聯動,把能源孤島串聯成效益提升的閉環。
“點滴回收+系統優化”
繪就節水“循環圖譜”
“啟動循環泵!”4月18日,張宣科技設備能源部熱電作業區副作業長郭建下達指令,銀色閘門應聲抬升。操作員李江濤緊盯著壓力表指針,右手緩緩轉動調節閥,管道泵嗡鳴聲響起,清澈的水順著新管道奔騰流入循環水池。截至目前,溢流水改造后,干熄焦發電機射水箱已穩定運行30天。
“回水系統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現在每小時能回收8噸,一天就能省下近200噸水。”郭建指著儀表盤上的數字興奮地說。為進一步提升產線用水效能,一個多月前,郭建將干熄焦發電機射水箱溢流水改造納入KPI(關鍵績效指標)考核,組建攻關團隊利用機組停機窗口期,在狹窄空間內架設溢流水箱,布設盤曲管道,將直排的溢流水引進循環系統回收再利用,實現年度降低外購新水成本近40萬元。
張宣科技各生產單元也同步掀起了“向每滴水要效益”的攻堅熱潮。3月份以來,該公司數字科技園區西站通過供水管網智慧重組,將鐵西自備井切換為小型4號井供水,通過優化管網降低系統損耗,實現噸材耗水下降0.04立方米;針對水系統,該公司設備能源部聯合產線開展專項治理,檢修清理二冷過濾器、優化絮凝劑加藥位置、增加旋流井抓渣頻次、落實啟機噴頭定期拆卸檢修,通過降低水置換頻次,使噸材耗水顯著降低0.11立方米;該公司氫冶金公司聚焦水質精細化管控,精準調節工藝參數,確保全月排水口氨氮指標穩定控制在15毫克/升以內,實現噸材耗水降0.07立方米。
從單點突破到系統優化,一系列節水舉措環環相扣,為張宣科技水資源循環利用與成本管控雙優化注入強勁動能。
“全鏈精算+協同提效”
解鎖燃氣“黃金價值”
4月16日,張宣科技焦化系統吸氣機改造迎來關鍵節點,隨著核心部件逐一組裝到位,改造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此次吸氣機改造完成后,將增加煤氣產生量,全年預計可減少天然氣外購成本980萬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張宣科技已前瞻性完成《2025年—2026年度天然氣購銷合同》簽訂工作。“新合同將低價氣用戶供氣量提升了250萬立方米,與降成本工作形成疊加效應。”該公司設備能源部動力廠副廠長李佳彪說:“這為降低燃氣采購成本筑牢基礎。”
與此同時,各產線也紛紛亮出實招,在燃氣降耗上持續發力。3月份以來,該公司球團產線通過2#回轉窯烘窯溫控曲線優化,合理調節燃氣用量,減少天然氣外購成本12.11萬元;該公司鍍鋅材料產線建立氣象聯動機制,采暖鍋爐精準啟停,減少天然氣外購成本4.41萬元;該公司氫冶金產線創新采用工藝氣噴氧技術,焦爐煤氣單耗降至517.69立方米/噸,減少焦爐煤氣消耗48.5萬立方米;該公司其余產線實施燃氣爐負荷動態調控,焦爐煤氣單耗下降7.2立方米/噸,每月減少焦爐煤氣消耗超30萬立方米。
《中國冶金報》(2025年05月22日 06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