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朱曉波)8月5日,山西科城能源環境創新研究院與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在山西太原聯合召開資源型地區煥新研討會。研討會聚焦山西鋼鐵行業低碳轉型,來自山西省政府部門、山西鋼鐵行業協會、山西廢鋼鐵應用協會、太原理工大學及鋼鐵企業等單位的代表圍繞山西省鋼鐵行業碳減排重點、轉型挑戰、金融支持政策與實踐等議題開展了交流。
會上,由山西科城能源環境創新研究院與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廢鋼鐵循環利用:助力太原結構性降碳》(以下簡稱報告)發布。
山西是我國典型的資源型經濟省份。鋼鐵行業是山西經濟的重要支柱,也是當地工業行業碳排放的第二大行業。在“雙碳”目標下,推動鋼鐵行業實現公平、可持續的低碳轉型對山西尤為關鍵。
報告認為,利用廢鋼鐵不僅能促進鋼鐵行業減排,還能助力城市降碳和產業結構優化。報告提出,到2030年,通過提升電爐鋼產量占比達到20%,長短流程廢鋼比分別達到20%、80%,太原鋼鐵行業的碳排放占全市碳排放比重將比2023年降低5%。
報告預計,到2030年,太原廢鋼鐵資源供給缺口約為155萬噸~253萬噸。報告建議監管部門通過規劃目標引領、加強鋼鐵行業碳管控、構建“內網”+“外網”回收體系、建設集聚化再生資源園區等方式,推動太原廢鋼鐵循環利用體系建設。
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報告預計,到2030年,若太原全市廢鋼鐵年回收加工能力提升至600萬噸左右,廢鋼鐵行業產值占工業行業總產值比重將從1.7%增加至3.8%,助力城市產業結構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