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22日,南鋼集團召開2025年創新大會暨第五屆專家咨詢委員會戰略研討會,頒發2024年度創新成果特等獎,特別獎,技術合伙項目年度兌現獎,優秀聯合科研平臺獎,七大序列創新成果獎,專利先進個人獎,優秀專利及優秀專有技術獎一等獎,南鋼職工十大先進操作法,基層微創新成果金獎等一系列獎項,并簽訂2025年重大數智化、重大創新、“2512計劃”、技術合伙等項目協議。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翁宇慶,北京科技大學原校長徐金梧,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濤、劉日平,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董洪標等院士、專家應邀現場指導,共謀行業創新發展大計。

南鋼堅持把創新擺在企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之位,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向到位”的創新體系,持續打好創新主動仗,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鍛造新質生產力,厚植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優勢,打造高韌性企業。2024年,南鋼新增“產業生態創新”的考評,將創新維度由經營管理、工藝研究、產品開發、綠色低碳、裝備技術、智能制造等6大序列升級為7大序列,持續在高度上突破、深度上顛覆、寬度上融合推動創新發展。2024年,南鋼集團聚焦“精”與“特”,發展雙主業,全年實現營收1808億元,利潤總額25.16億元,連續8年獲評A+(極強)鋼企。
科創驅動,構建高韌性企業
2024年,南鋼圍繞發展現實需要和長遠需求,高瞻科創動向,加快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瞄準“領跑”,下好創新先手棋,培育新質生產力,以創新質效賦能高質量發展、高韌性增長。牽頭申報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極低溫清潔能源儲罐用特種合金開發與示范應用”、江蘇省“雙碳”科技創新專項“高比例塊礦節能降碳冶煉關鍵技術”、南京市重大科技專項“氫能輸儲用鋼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均獲得立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2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冶金科學技術獎特等獎1項;24項新產品,新技術鑒定和科技成果評價,全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上。南鋼超低溫LNG等儲運容器用9%Ni鋼板、超高強耐磨鋼板榮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重點產品通過沙特阿美認證、越南船級社認證。
這一年,南鋼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行業和團體標準16項,其中主持修訂2項國際標準;全年完成專利申請、專有技術認定1106件;PCT專利累計申請190件,51件獲韓國、德國等11個國家及地區授權。據南鋼股份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 2024年,占鋼材產品總銷量28.03%的先進鋼鐵材料,創造了46.56%的鋼材產品毛利總額,且占比保持增加態勢;專用板材持續打造優勢產品,高端產品獨占鰲頭,實現超大型豪華郵輪鋼市場占有率100%;特鋼長材重點產品市場占有率整體提高,傳動軸鋼、特種帶鋼、高端簾線鋼增幅突出,其中傳動軸鋼市場份額躍升至40%,市場占有率第一。
綠色低碳,踐行可持續發展
南鋼積極踐行“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完成“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清潔物流”超低排放改造,實現全工序、全流程超低排放;成為江蘇省第一家上榜環保績效A級的“長流程鋼鐵”企業,并連續兩年獲評。作為省、市政府推薦給生態環境部的正面典型,以“零投訴”順利通過中央環保督察,實現全年環保“零處罰”。從“綠色制造”到“制造綠色”,公司制定“一園三區九核N點”工業旅游規劃,建設零碳標準的文體公園,入選全國2024年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示范十佳案例。
在低碳轉型方面,完成公司碳管理體系建設,獲得EATNS碳管理體系評定證書;建成產品全生命周期評價(LCA)平臺及CBAM數字化填報系統;完成厚鋼板、盤條的環境產品聲明(EPD)制定并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鋼鐵EPD平臺正式發布;參與制定國際、國家、行業等低碳標準7項,并持續研發推廣低碳用鋼。南鋼榮獲2024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和入選江蘇省首批“碳達峰碳中和試點企業”,獲評鋼協“2024年度鋼鐵極致能效工程能效標桿三年行動先進單位”。
實數融合,“智改數轉網聯”
南鋼持續推進“一切業務數字化,一切數字業務化”數字化戰略,積極探索新技術導入、新場景拓展和新模式應用,通過構建“組織、制度、平臺”三位一體的數據治理運營體系,創立數字化人才序列,啟動“人工智能百景千模”三年專項行動計劃,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完成一站式人工智能研發訓練平臺部署,加快推進南鋼數字化由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的轉變。金相智能檢測項目成果初顯,榮獲“國際領先水平”認定。推進數據要素與數據資產化可持續運營,成為全國首批24家數據資產入表上市公司之一。南鋼智慧運營中心、板材全流程智能制造中心、能源管控一體化中心等重點項目,2000+場景找數用數平均周期從2-3周縮短至3天以內;采購業務協同效率提升20%。2025年2月,南鋼迅速行動,成功完成了國產大模型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工作,著力開展大模型在鋼鐵產業的應用研究;3月12日,南鋼攜手華為開啟“鋼鐵大模型百日會戰”行動,力求實現12類場景的技術突破與應用落地。
在裝備技術創新領域,南鋼推行“管供養修一體化”運維新模式,從備件供應、在線運維、離線修理,實行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維護管理;實現紅外檢測線核心裝備與系統國產化替代;創立在線自動清理氧槍結瘤破渣器,自主構建設備智慧運維平臺。
產業創新,抵御行業周期
南鋼圍繞產業生態創新,通過培優強鏈、精益管理、科創體系建設等系列措施,聚鏈成勢、產融共贏,成為南鋼雙主業發展和抵御行業周期的重要支撐。金安礦業深度推進“資源+新材料”發展戰略,多項指標連破紀錄,超額完成效益指標,建成投產5萬噸超純鐵精粉生產線。金恒科技外部市場拓展取得新突破,中標多個千萬級項目。鑫智鏈聚焦“可信數智化供應鏈協同服務平臺”,成功拓展30余家客戶,筑起智慧服務“生態島”。南鋼蔚藍高科集團實現了年度投產焦爐數量最多的新紀錄,構建全球營銷網絡,焦炭直銷比例達60%。
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翁宇慶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科技創新是“源頭活水”,主要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產業創新是“轉化橋梁”,破解“從有到用”的難題,只有實現深度融合才能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南鋼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上成效顯著,重點體現在先進材料、降本增效、數智轉型、綠色代碳、高端出口、多元布局等6個方面。面向未來,南鋼要堅持發展綠色制造、智慧制造,繼續加大在先進鋼鐵材料制造方面的投入和研發力度,依托綠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的基礎,不斷提升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擴大高端產品出口參與兩個市場建設。
南鋼黨委書記、董事長黃一新表示,未來,南鋼的創新要實現五個突破。一要實現創新戰略的突破。在數字化浪潮下,南鋼要精準把握數字化發展方向,選擇正確的創新戰略,引領企業持續發展。二要實現創新體系的突破。南鋼已構建包含組織架構、平臺、生態伙伴、人才和績效等多方面的創新體系。需進一步優化完善,為創新提供堅實支撐。三要實現創新理論的突破。要積極探索和應用新的創新理論、方法、工具,轉變傳統研發思維,提升創新能力。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推動研發模式的根本性變革,以創新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四要實現創新資源的突破。要加大創新資源投入,包括人才引進與培養、研發資金支持等,為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創造條件。五要實現創新成果的突破。要強化研發投入與團隊建設、深化產學研合作、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推動跨界融合創新、完善創新激勵機制、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爭取在更多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