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天是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紀念日。1890 年,為了“自強、求富”,江南制造局煉鋼廠和漢陽鐵廠相繼在風雨飄搖中誕生,標志著近代中國鋼鐵工業的肇始,中國寶武的歷史也由此揭開序幕。在1938年抗日戰爭的緊要關頭,漢陽鐵廠為避戰火西遷至重慶,從而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后方鋼鐵基地。回望烽火歲月,民族工業的脊梁在戰火中屹立——為保存抗戰命脈,5.68萬噸鋼鐵設備跨越“生死川江”,上演“中國實業史上的敦刻爾克”。重慶大渡口的鋼遷會,在敵機狂轟下晝夜不息,以鋼鐵鑄就兵工利刃,撐起抗戰后方“國之楨干”。這里,曾閃耀江姐等地下黨員的赤誠星火;這里,機器轟鳴聲里藏著不屈的中華魂。今日,讓我們致敬那段鐵血傳奇,銘記歷史,砥礪復興之志。

隨鋼遷會西遷重慶的漢陽鐵廠8000匹馬力蒸汽機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后,日軍入侵我中華大地,華北、沿海一帶相繼淪陷。1938年1月25日,日軍對湖北武漢大別山下的重鋼前身——漢陽鐵廠進行了大轟炸。當時形勢十分嚴峻,為了保護國民資源、保護民族工業,漢陽鐵廠受令擇要遷移。3月1日,國民政府經濟部部長翁文灝、軍政部軍工署署長俞大維奉命共同組建了“鋼鐵廠遷建委員會”,從漢陽鐵廠、上海煉鋼廠、大冶鐵礦、六河溝鐵廠等處搶拆重要設備 5.68 萬噸,鋼遷會與招商局、民生公司、三北公司簽訂運輸合同,借由長江水道,開始向重慶大后方戰略轉移。各項設備器材先由武漢西運,到宜昌后,再換乘能走三峽的大馬力輪船轉載運川。拆遷的主要設備有:漢陽鐵廠1、2號250噸、100噸高爐及機鐵件和火磚,30噸馬丁爐2座,35噸、50噸高架起重機2臺及鑄鐵爐附件,鋼軌機、鋼板機、鋼條機等及附件,8000馬力蒸汽機,交流發電機3臺、直流發電機3臺,變流機4臺、水管汽爐15座,六河溝鐵礦100噸高爐全部設備,萍鄉煤礦的發電機、大冶鐵礦的鼓風機、上海煉鋼廠的各種設備,僅漢陽鐵廠的機器設備就有3萬噸重。

運載工廠器材的小船在川江上艱難跋涉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1938年6月5日,鋼遷會開始轉運第一批拆卸下來的機器和物資。10月間,武漢陷落,鄂西吃緊。11月間,鋼遷會仍有2.7萬噸的器材困存在宜昌碼頭。從宜昌到重慶,648公里川江航道灘磧交錯,大小船舶不能夜航。鋼遷會與民生公司協商在萬縣開設轉口。整個搬遷過程中自雇船舶148艘,安全抵達124艘;兵工署調撥228艘,安全到達只有67艘。共動用炮艦2艘、海輪11艘、拖輪4只、木駁218只、木船7000只;23名工人被炸死,58人受傷;損失物資1300噸。這次搬遷在在歷史上有3最,人最多、貨物最重、運輸時間最長。經過一年半的艱難運輸,也就是在1939年12月底,5.68萬噸物資安全抵運到了大渡口。著名的中國平民教育家晏陽初先生曾說過:“這是中國實業史上的敦刻爾克,在中外戰爭史上,這樣的撤退只此一例。”

西遷途中
鋼遷會采取的邊搬遷邊修建的方式,一年半以后,一座新的工廠在重慶大渡口誕生了。這里交通方便,機器可從漢口直接到大渡口,而且嘉陵江、綦江及長江上游各處的貨物均可達到大渡口,附近有鐵路,與工廠接軌。鋼遷會在大渡口廠區分設7個制造所,一所發電,二所煉鐵,三所煉鋼鑄造,四所軋鋼,五所煉焦,六所制造耐火材料,七所修造機械并制造兵工器材。后來又增設了第八制造所,負責廠內運輸。煉鐵所需的煤鐵原料由100多公里以外的綦江鐵礦和南桐煤礦供應,借助綦江及其支流經江口轉運至大渡口。

西遷終點站重慶碼頭
1938年到1943年,日本對戰時作為中國陪都的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鋼遷會成為日機轟炸的重要目標。鋼遷會為了防止日軍的轟炸,將工廠廠房、煙囪作了裝飾隱蔽,工廠保住了,但人們的住所和倉庫卻遭到了慘烈的轟炸。日軍的轟炸并沒有使鋼遷會職工屈服,而是激勵他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互相救助,加緊生產。

鋼遷會對重要設備進行防空偽裝
鋼遷會非常的注重技術的革新,對一些人員進行技術性的培訓,舉辦三八技訓班。抗戰期間,鋼遷會辦有會刊《濤聲》,自辦食堂、學校、醫院、農場、俱樂部、職工合作社等,豐富了職工的業余生活。

抗戰勝利《濤聲副刊》文章
鋼遷會所產灰口生鐵、鋼錠及軋制的鋼材均供各兵工廠使用,是抗戰后方兵工生產最重要的材料來源。除為各兵工廠制造迫擊炮彈、手榴彈和甲雷等兵工武器提供鋼材外,鋼遷會還試制造了飛機炸彈、迫擊炮彈、卡賓槍用鋼等半成品武器,為抗戰勝利作出了貢獻。抗戰期間,鋼遷會人才濟濟,李約瑟、林語堂、翁文灝等名流政要都曾蒞臨參觀,贊譽鋼遷會是“國之楨干”。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處長錢之光先后將錢伯甫、錢克昌等地下黨員“安排”進鋼遷會,為黨組織傳遞情報。其后,鄭炯熙、徐世森、江竹筠等中共地下黨員先后進廠,秘密開展工作。江姐,原名江竹筠,1941年秋,江姐任重慶新式區區委委員,同時擔任婦女委員會工作,這時國民黨已經盯上她了,地下黨組織為了保護她的安全,安排她考入鋼遷會,在綦江鐵礦從事會計工作。


江竹筠及其履歷表
抗戰勝利后,在地下黨的組織發動下,鋼遷會工人先后開展了“三·二三”大罷工、護廠等進步斗爭,為重慶解放后重鋼快速恢復生產、建功祖國建設注入革命基因,奠定發展基礎。鋼遷會已成歷史,但傳承至今的工業遺產已成為新時代的文化財富。2013年,鋼鐵廠遷建委員會生產車間舊址作為重慶抗戰兵器工業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重慶鋼廠被工信部公布為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重鋼烈士墓2021年被公布為重慶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2022年被公布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革命文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