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解放日報頭版頭條刊發《“反內卷”:寶武全流程效率變革》一文,探索寶武如何于行業低谷中交出亮眼半年報,通過內部資源整合、AI數智賦能、組織架構優化實現“高效化”——
“反內卷”:寶武全流程效率變革
8月末,鋼鐵行業頭部企業寶鋼股份公布了半年報,利潤呈現向好態勢,凈利潤48.79億元,同比增長7.36%。
寶鋼股份隸屬于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寶武”)。早前,寶武也披露了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情況,利潤同比增幅高于央企整體水平,位居央企前列,利潤結構持續優化。
為應對行業長周期減量調整,鋼鐵企業“降本增效”已成為大趨勢。對寶武這樣的鋼鐵“航母”來說,“效率變革”的難度更大。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寶武的“高效化”不是簡單等同于“低價競爭”或者“成本壓縮”。在寶武的半年度會議上,中國寶武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望明表示,無論是想“活下去、好起來”還是要建設世界一流,都要堅持“高效化”發展方向,持續推動效率變革,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反內卷”正成為寶武高質量發展的抓手,其改革思路是通過內部資源整合、AI數智賦能、組織架構優化實現“高效化”。
整合協同創新“集采”
當前,國內鋼鐵行業仍處于下行周期。在寶武半年度會議剛開場,胡望明首先分享了一則寶武旗下重慶鋼鐵破局重生的案例——從2022年到2024年,重慶鋼鐵連續3年虧損,“活下去”成為重慶鋼鐵最緊迫的使命。
從去年開始,重慶鋼鐵大力推進精益運營和產品升級,首先就是對成本進行更嚴格、精準的把控。例如推動物流體系變革,讓長江船只既運礦石也運鋼材,使得今年重慶鋼鐵鋼材運費下降20%。再比如,采用集中采購等策略,讓重慶鋼鐵現在的噸鋼費用較2024年降低13.8%。得益于算賬經營和精益運營理念的植入,重慶鋼鐵在今年上半年虧損大幅收窄,毛利率終于轉正。
“整合協同”是重慶鋼鐵進行成本控制的關鍵。對于寶武這樣體系龐大的集團來說,這一理念更加重要。
記者從寶武了解到,為加快內部采購協同,寶武2020年成立了子公司歐冶工業品。當時,鋼鐵行業還處于上行期,寶武就選擇成立專業化平臺公司,陸續統一各基地的工業品集中采購。現在看來,這一布局十分超前。
歐冶工業品通過集采,促進工業品采購供應鏈實現規范、降本、創效、提質等價值創造目標。據歐冶工業品供應鏈規劃資深專家梁志明介紹,寶武目前有210多家單位實現了工業品集采,有很大的聚量優勢。歐冶工業品遵循“四跨”原則,即跨產業、跨專業、跨區域、跨周期,通過對各方需求和資源的整合,驅動成本壓降和供應鏈效率提升。
成立五年后,歐冶工業品年集采規模達500多億元,采購管理服務模式日漸成熟。2023至2025年上半年,累計為寶武下屬的鋼鐵基地降本創效117億元;2025年上半年,寶武下屬的鋼鐵基地資材備件庫存較集采前下降50.4%。
“我們不是單純壓價,而是通過更深的供應鏈協同,讓采購管理服務發揮更大的價值。”梁志明表示,歐冶工業品目前還在積極開展“四新”科技創新工作,也就是“新材料、新產品、新裝備、新技術”的發現、應用和推廣。今年3月,歐冶工業品促成了寶鋼股份與山西電機的進一步采購合作。通過供應鏈上下游協同,寶鋼股份用上了全球首臺超一級能效IE6異步電動機。對比傳統電機,IE6電機重量減輕20%、節能超過15%,助力寶鋼硅鋼制造過程節能、減碳、降噪實現新突破。
“AI+鋼鐵”全流程改革提效
寶武通過多種數字化手段,推動自身生產效率的最大化,引入“AI+鋼鐵”的“2526”工程是寶武今年的關鍵戰略。
在制造業領域,AI的落地應用并不簡單。和AI大模型應用最多的生活化場景相比,制造業場景容錯率極低,且繁多復雜,不同行業、不同場景的大模型需求可能天差地別,這導致AI大模型難以進入制造業的核心流程。
就拿煉鐵的核心工藝高爐來說,冶煉溫度會達到2000℃以上。爐內反應看不見、摸不著,也沒有任何儀器儀表能夠直觀監測,到現在仍被業界視為“黑匣子”。寶鋼股份數據AI部部長肖蘇介紹,長期以來,高爐的操作都依賴一線操作工人的經驗判斷,這導致冶煉的生產效率大大受限。
2024年,寶鋼股份對AI應用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攻堅,首先就瞄準了高爐。在收集了40多萬條信息的基礎上,去年8月“高爐大模型”在寶鋼股份寶山基地4號高爐正式投運,AI大模型首次被用于解析高爐這一復雜工藝。
運行10個月后,在工藝優化方面,AI大模型實現預測命中率與控制采納率均超過90%,爐熱控制精度顯著提升;在能耗與減碳方面,高爐運行更順暢,實現了鐵水溫度、硅含量、燃料比等多項指標的改善,每噸鐵水可節約燃料2千克。
剛剛過去的8月,高爐大模型又在寶山基地3號爐成功覆蓋投運,寶山基地2號爐、梅山基地4號爐也在加緊覆蓋實施。
工業大模型的應用正在寶武內部推開。2024年底,寶武旗下寶信軟件推出“寶聯登鋼鐵行業大模型”,已實現105個典型場景的深度應用,關鍵工序覆蓋率突破85%。
這是鋼鐵行業首個全場景集成式AI解決方案,不僅可以應用在高爐診斷、煉鋼優化、設備維護等生產制造場景,同時還覆蓋了創新設計、低碳節能、原料采購、智慧排程等多業務場景,有望帶動鋼鐵制造全流程的改革提效。
組織變革“讓大象能跳舞”
肖蘇在寶鋼股份從事數智化工作多年,他坦言:不論是AI還是數字化轉型,長遠來看都是為了推動組織架構的變革。
寶鋼股份拳頭產品硅鋼的生產歷程,最能體現這種組織架構的變化。2017年,寶鋼股份青山基地的硅鋼產品在品種結構、運行效率、質量水平、盈利能力等方面亟須提升。彼時,寶山基地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硅鋼制造基地,如何將寶山的硅鋼制造能力復制到青山,考驗著大型企業的管理能力。
2020年,寶鋼股份成立了新的硅鋼事業部,對硅鋼產品進行統一規劃和產品經營。硅鋼事業部副總經理姜全力介紹,小到對齊兩個基地的生產用語、數據標準,大到工藝、裝備、產線的更新同步,事業部在兩個基地之間搭建起一座溝通的橋梁。目前,青山的硅鋼產品結構大幅優化,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我們原先計劃2030年落地的發展規劃,2026年上半年就可以提前實現了。”
“讓大象能跳舞”是寶鋼股份運行機制改革的目標。2017年,寶鋼股份開始構建“一公司多基地”管理模式,可稱為1.0版。當前,寶鋼股份啟動2.0模式建設。寶鋼股份運營改善部資深高級經理胡靜表示,傳統“一公司多基地”容易產生決策效率低下,無法快速響應市場變化與用戶需求。
2.0模式的核心是平臺化、專業化、一體化的能力構建,通過深化營銷中心、采購中心、研發中心等五大平臺建設,以及產品事業部、工序管理部等專業化平臺建設,打破組織界面,充分賦權,以此實現業務決策的高效化和要素利用的最大化。
決策也是一種成本,管理關乎效率。“雖然看上去不同維度的管理平臺很復雜,但我們通過下放一定的決策權,反而可以提高決策的效率和正確率,這就是有效的。”胡靜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