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萍安鋼鐵安源軋鋼廠高線車間,一臺數控激光加工設備正高效運轉。激光頭精準移動,射出一道耀眼光束,瞬間聚焦于軋輥表面……這臺設備采用的激光熔覆技術,集光、機、電、材料與智能控制于一體,為軋輥穿上“鎧甲”。這種激光先進制造技術可以破解傳統制造方法不能解決的難題。
“軋輥可以多次使用,經過車床加工后表面很光滑,在滿足料型要求的前提下,為了防止軋制過程中打滑,發生跑鋼現象,以前我們嘗試過在平輥上劃網格花紋,還做過滾花加工,但是都沒有什么效果。”與軋輥打了十幾年交道的萍安鋼鐵安源軋鋼廠準備車間主任蘇劍,感慨地道出過去那些不成功的嘗試。
2024年萍安鋼鐵經過多次考察,引進了這臺數控激光加工設備,并立即在安源軋鋼廠投入使用,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數據顯示,經激光熔覆處理后,軋輥耐磨性提升24%,使用壽命延長23%,單槽平均軋制噸位從6579噸提升至8113噸,增幅達23.31%。生產線上,軋鋼工、裝輥工等崗位的勞動強度也大幅降低。“以前每2小時就得調整料型,現在能堅持3小時,跑鋼問題也消失了!”值班長葉萍高興地說。
在萍安鋼鐵軋鋼生產線上,還有工業機器人代替工人干活。高線掛牌機器人實現標牌全流程自動化,棒線焊牌機器人焊接成功率達100%,高棒自動點數機以視覺技術替代人工作業……
通過智能化產線升級與科研攻關“雙輪驅動”,萍安鋼鐵正以新質生產力激活高質量發展“新脈動”,為行業轉型升級書寫生動范本。
“依靠人工智能和技術創新,實現提質增效,管理也更輕松。”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萍安鋼鐵安源軋鋼廠生產技術科科長盧彧坦言。(李婀芬 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