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改造就像中醫調理,找準穴位才能事半功倍。”梁明九擦拭著工具,目光投向高效運轉的產線。這位老“精整工”用十年的鉆研證明:一線工人永遠是“技術革新”的核心力量。在“雙邊剪碎邊刀換刀效率”攻關中,他與團隊并肩作戰,將換刀時間從30分鐘縮短至15分鐘,顯著提升了產線效率。
現場操作人員回憶:“換刀改造前像做外科手術,每次都要動用氣割槍,耗時長達30分鐘。”問題根源在于碎邊刀刀盒夾緊缸入口存在“毛刺”,每次換刀都需先用火焰切除它。這不僅效率低下,切割飛濺的金屬殘渣更帶來安全隱患。梁明九敏銳發現換刀效率是“突破點”,他通過分析往年數據發現,因“毛刺”問題導致產線停機27次,累計損失超200工時。
“必須讓刀盒入口更順滑!”班前會上,梁明九的提議激發了團隊斗志。他帶領5名骨干成立攻關組,白天現場采集數據,夜晚在三維軟件中模擬推演。歷經6輪方案優化,“倒角處理”的創新思路脫穎而出:將刀盒入口10mm區域修剪為圓滑,一舉消除毛刺卡阻并增強結構強度。然而實施中,倒角角度與刀具壽命的平衡成為新挑戰。“一點點慢慢調整,總會成功的!”梁明九不斷鼓勁。團隊連續奮戰3天,針對0.5mm精度偏差進行了5輪精細調整,最終在第六次試驗中完美實現設計目標。
軋鋼廠精整車間生產線上,梁明九俯身觀察改造后的雙邊剪設備——碎邊刀盒15分鐘內完成更換。這位扎根一線十年老“精整工”露出欣慰笑容。此次改造不僅消除了高溫切割的安全風險,更將換刀時間縮短了50%,從而縮短了檢修工時,每年可節約10.64萬元維修費。成功榮獲了公司優秀崗位創新成果。 (問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