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武集團中南股份物流部生產線上,自卸車班組猶如一群不知疲倦的“鋼鐵運輸尖兵”,日夜穿梭于廢鋼堆場與生產現場之間。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他們以“算賬經營”為指引,在提升廢鋼車運量、車輛自查自修和拓展廠內其他業務等方面積極努力,用實際行動詮釋艱苦奮斗、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的生動實踐。
精準調度提運量:破瓶頸算好效率賬
廢鋼運輸曾是生產“卡脖子”難題。特別是廠內廢鋼業務回歸后,車輛不足和人員緊缺一度成為效率提升的難題。為此,在車間策劃下,班組與調度等相關人員成立攻關小組,通過智能調度系統實現車輛動態管控,同步優化裝卸貨流程,實現“單人雙駕”,單次作業時間不斷壓縮。同時配套“多勞多得”激勵機制,驅動司機積極主動提高工作效率。2025年上半年,月均臺班運量從2024年的95.4噸/臺班躍升至99.35噸/臺班,打破歷史最優值,實現運輸成本直降4%,用效率杠桿撬起效益的增長。
精細維修降成本:摳細節算好節流賬
自卸班共有17臺25噸自卸車,平均車齡達8年,接近使用年限,且車輛運輸作業過程中舉升車廂頻率高,對油缸損傷大,故障率高,造成車廂舉升油缸各部件磨損比較嚴重,以往直接換新油缸成本高。面對維修更換成本高企,班組喊響“向維修要效益”口號,班組和點檢維修人員組建維修技能攻堅小組,對舉升油缸進行拆解,各個環節逐一排查,對損壞的密封件、缸筒、活塞桿頭等逐一修復,實現變廢為寶,2025年共修復升油缸5條,節約成本約3萬元。員工在“練手”中提升技能,既堵住維修成本漏洞,更鍛造出全能型員工隊伍。
拓界增收辟新徑:尋業務算好開源賬
通過分析廠內輔助物料運輸,自卸班還發現生產單位大修或臨時檢修時,廠內焦炭、落地燒結礦等依賴外委車隊運輸中轉,每噸成本需4.5元。年初,班長侯師傅帶領骨干主動請纓,測算運輸路線與裝載方案,僅用5天完成車輛改裝調試,使之不光能運輸廢鋼,還具備運輸焦炭等其他物料的能力。如今承接生產單位的臨時生產運輸任務,對比外委服務已節省成本約32萬元。當其他部門笑稱“你們連臨時物料都搶著運”,司機們卻說:“自家的效益田,就得主動刨土施肥開源節流,這個經濟賬不得不算啊。”
從運力挖潛到成本管控,再到業務拓界,自卸車班組以“算賬經營”為筆,在廢鋼運輸線上書寫出“降本、增效、創新”的實干答卷,以行動和業績樹起基層班組創效標桿。(黃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