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新通道的“海運+鐵路”無縫銜接模式,為重慶鋼鐵公司開辟了一條經濟穩定且高度可控的原料“生命線”,大幅提升了物流效率,增強了原料供應的抗風險能力。面對新通道集裝箱到港量的不斷增加,高效卸載轉運成為保障這條“生命線”暢通的關鍵環節,物流運輸部鐵路車間通過強化精細化管控、精心調度和精準卸載作業,不斷提升集裝箱卸載能力,取得了單班集裝箱排空122箱的優異成績,順利完成68組、共計136箱的卸載任務。
8月4日夜幕來臨,鐵路車間陸海新通道集裝箱作業現場依然燈火通明,一場供應鏈效率的攻堅戰正在進行。車間調度中心精準規劃作業路徑,發出清晰指令。 面對夜間作業能見度受限、連續高強度運轉易疲勞等因素影響,各崗位展現了攻堅克難的精神。
調車作業環節,機車司機克服光線不足和夜間操作精度要求高的挑戰,憑借精湛技術,精準控制速度與距離,在最短時間內將滿載集裝箱的列車精準對位。
裝卸現場,正面吊的轟鳴聲充斥整個空間,操作人員緊盯目標,克服視覺疲勞與機械噪音及振動干擾,以高度專注確保吊具穩、準、快落位;集裝箱剛一落地,便爭分奪秒啟動集裝箱排空工序,最大化壓縮非作業時間。
與此同時,貨運崗位人員早已嚴陣以待,借助照明,對每一個空箱進行360度無死角細致核驗,同時高效完成空箱的合理排布與歸位,為后續作業騰出寶貴空間,確保卸、掏、排、交全流程環環相扣,高效運轉無斷點。
“集裝箱重箱落地、排空、空箱排箱、路企交接”的全流程作業,在各崗位的緊密配合下,串聯成一條環環相扣的高效作業鏈條。8月5日,單班12小時作業便實現了集裝箱排空122箱的優異成績,順利完成68組、共計136箱的卸載任務。在路企交接環節,雙方以實時溝通機制,確保集裝箱交接零延誤,為整體作業效率提升提供堅實保障。(李超 李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