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國務院特殊津貼證書,表彰了他在“制造”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9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見證了他在機械制造方面的高超技術;10余項小改小革,凝結了他創新創造的一片匠心,他就是方大九鋼煉鋼廠機械技術員宋江濤。十多年來他初心如磐,在方大以匠心筑夢,積極發揚雷鋒“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螺絲釘精神,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工匠力量。
結緣機械 勤奮學習
1985年盛夏,宋江濤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他從小就特別喜歡擺弄各種機械,家里的鐘表、單車、農用機械都能拿來擺弄,還常常利用家里僅有的零部件對著課本上的說明制作一些像電磁鐵、簡易電動機、電動玩具車之類的小手工,樂此不疲。宋江濤說,印象最深的是制作簡易電動機,再經歷數次失敗后,當通電線圈伴隨著“嗡嗡”的聲響飛速旋轉起來的一剎那,成就感涌入內心,滿足感更是無法形容。
因為熱愛機械,宋江濤考上湖南工業大學后堅定地選擇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在這里,他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機械設備、工程建筑,夢想也從兒時的玩具轉移到現實設備應用中。2008年,23歲的宋江濤從大學畢業,將機械夢帶到了方大九鋼,也是在方大九鋼這片沃土上,他盡情揮灑青春、追逐夢想,先后在原維修廠、煉鋼廠從事生產設備維護管理及技術改造工作,把熱愛的事情做到了極致。
以勤為徑 以苦作舟
沒傘的孩子只能奮力奔跑,宋江濤深諳“勤能補拙”的道理,時刻學習雷鋒“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螺絲釘精神,刻苦鉆研,付出了比旁人加倍的努力,用實際行動展現出新時代產業工人的風采。
工作后,宋江濤第一個工作崗位是天車鉗工,因為他肯思考、勤動手,同時兼任班組的備件員,負責管理班組在當時非常棘手的備件工作。經過兩個月夜以繼日地不懈努力,他梳理出班組所轄17部天車所有的備件清單,并且把備件現場庫打理得井井有條,成功改變了之前臟、亂、差及賬、卡、物不相符的狀態,使班組現場庫成為總庫現管員心目中的“標桿”。作為一名天車鉗工,必須掌握鋼絲繩氧焊對接技術,這是他在學校里沒有學過的,但他看到方大九鋼有各種機械設備、有訓練基地,很是興奮。他給自己定了每天至少焊接兩個接頭的目標,上班工作沒時間練,他就利用下班時間不斷練習。當時正值寒冬,練習結束后天色已晚,他拖著疲憊和饑餓的身軀,冒著凜冽的寒風騎著自行車回到宿舍。這樣的日子,他堅持了一個月,也成為班組鋼絲繩氧焊對接技術最好、對接速度最快的員工,為天車鋼絲繩更換節約時間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匠心耕耘 筑夢方大
2012年底,方大集團重組方大九鋼。方大良好的平臺、靈活的激勵機制讓宋江濤有了更多施展的機會,他在機械方面的特長和優勢也被發掘,成為一名機械技術員,終于干上了他從小就熱愛的“機械”工作。為讓宋江濤專心鉆研技術,方大九鋼煉鋼廠還為他成立了“宋江濤勞模創新工作室”。
作為工作室帶頭人,宋江濤持續弘揚雷鋒精神,將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帶到工作中,帶領成員積極開展小改小革、提合理化建議。2019年,他參與鋼包系統溫降的研究及應用,通過對鋼包周轉過程全程加蓋,降低了出鋼溫度,創效600余萬元;2020年,主持實施煉鋼廠板坯翻包夾具改造項目,實現一臺翻包機可傾翻兩種類型中間包的作用,一次性創效超50萬元;2021年,參與精煉爐加廢鋼的攻關,改造后板坯鋼包內廢鋼加入量達到15~20kg/噸,每月創效50余萬元;2022年,主導的120噸轉爐擋渣板改造項目,成功解決了轉爐擋渣板易變形、易脫落及使用壽命短等問題,改造后使其壽命由半年延長至5年以上,年創效達到200余萬元,還被企業評為2022年度小改小革特等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宋江濤在工作上不斷努力、刻苦鉆研,積極將技術成果轉化為科學成果,獲得《一種全弧方坯連鑄機引錠桿的吊裝夾具》《一種鋼軌吊裝夾具》《一種七機七流中間包傾翻機用的翻包通用夾具》《一種電纜卷筒導向裝置》等9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以科技創新助推企業持續健康發展。近年來,他先后榮獲全國鋼鐵行業青安杯先進個人、全國民營鋼鐵工匠、江西省青年崗位能手、江西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這些榮譽都是對宋江濤工作的肯定。
在方大九鋼奮斗的17年里,宋江濤始終不忘初心,憑借著對機械的執著與熱愛,在方大良好的平臺上,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名普通的天車鉗工逐步成長為機械專家,他表示將進一步傳承雷鋒精神,做一個愛崗敬業的人,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帶領團隊不斷創新創造,充分展現新時代產業工人的精神風貌,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