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河鋼集團張宣科技機機械加工區域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場景,大家都在為完成訂單交付鼓足干勁,沖刺向前。“經過幾輪的方案優化,參數的修修改改,終于敲定了。”盯著會議桌上的創意加工方案,張宣科技機電公司機制工程部技術員劉志強會心一笑。他說,鍛件加工精度已獲得客戶認可,即將進入加工制造。
用于制造模具的鍛件,不光尺寸精度要高,還需要有“顏值擔當”。
剛接到加工任務時,技術團隊要根據鍛件精度要求 制定精準的參數加工方案,同步選擇合適的刀具,并最終響應交付需求。
銑床的刀具型式各異,鋸齒間隙及深度有大有小,錯落不一。“設計最優的加工參數最為關鍵。”一旁的劉志強,列舉了不少參數優化創意之作,如“圓棒型”“橢圓形”。
加工橢圓形鍛件,鋸切的弧度要求十分高,鋸切的深度存在斜率變化,同時,如果鍛面存在凹坑兒,必須將凹坑磨平,此種情況鋸齒的不規則變化會產生斷裂的風險。“考慮到安全問題,參數優化上盡量做到短刀切入量。”劉志強說,刀具切刀量短而快,且均勻鋸切才是加工鍛件的最好方法。
除了對鍛件的形狀有嚴格的要求,鍛件表面的光滑度也是關鍵。
切刀與鍛件接觸前就已開啟了冷卻模式,一是為了保護刀具,避免因溫度過高造成刀具損壞;二是防止高溫條件對鍛件表面產生氧化。劉志強介紹,技術人員通常根據刀具的切量和鋸切速度調整冷卻水流量和壓力,保證鍛件表面光滑、锃亮,這樣既美觀,又降低了刀具成本。
其實,對于加工鍛件優化工藝參數落地還不算難,遇到客戶對鍛件通體性能有要求的時候,加工方案才更具挑戰。
劉志強最近就有點燒腦,客戶對鍛件的交付周期縮短了。“這意味著鋸切的速度提高了,熱量也翻了幾番,冷卻的難度陡然增加。”你一言,我一句,加工方案的思路逐漸清晰。
理清思路,追求效果,劉志強鉚足干勁一門心思研究冷卻工藝。“鋸切速度變化,刀具切入量凹凸不平,這些都不是事。”技術人員很是自信。
自信來自實踐, 作為技術人員他們已成長為業內拔尖的“達人”。“團隊巧妙結合冷卻水這一變量元素,為循環冷卻水增設補給水,將循環冷卻水溫度控制在25℃以內,這樣就可快速除去刀具與鍛件摩擦產生的熱量。”劉志強說,大家的實踐多了,相互交融也都互有默契了,方法油然而生。
“未來還可以創造更多可能加工更完美的‘作品’。”劉志強暢想,日后以更優的方案服務客戶需求,講好“智造”故事。(張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