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遼寧方大集團吹響了高端人才的集結號,面向全球發布招聘公告,計劃連續三年累計招聘6000名碩士博士,聚焦信息工程、科技研發、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為企業注入創新發展的“源頭活水”。其中,方大集團旗下的鋼鐵板塊,計劃今年引進500名博士、碩士,并在未來三年累計吸納1500名高層次人才。在這場聲勢浩大的人才戰略布局中,方大萍安鋼鐵這家扎根江西的鋼鐵企業,堅持在產業工人技能提升、職業發展、創新賦能等方面深耕細作,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筑牢人才根基。
作為江西省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首批項目試點單位,近年來,方大萍安鋼鐵的技術工人占比穩步提升,一批批產業工人在各類技能競賽中嶄露頭角,獲得諸多榮譽與認可,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力量。同時,近幾年,萍安鋼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熟練工人、應屆大學畢業生和退役軍人等提供了上千個就業崗位,連清華、北大等名校畢業生都入職企業。眼下,企業2025年春季招聘正如火如荼進行,380多個崗位虛位以待,吸引了眾多求職者前來應聘。
政策引領 產改向“實”發力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發布,明確提出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主要目標。方大萍安鋼鐵聞令而動,將產改深度融入企業發展戰略。全國勞動模范、方大萍安鋼鐵員工溫菲表示:“《意見》為產業工人指明了方向,我們不僅要當好‘螺絲釘’,更要爭當創新先鋒。”溫菲等勞模發揮“代言人”作用,引導青年員工積極投身企業技術創新。
2024年,方大萍安鋼鐵3名員工入選江西省職工創新專家庫,1名員工入選“贛鄱俊才支持計劃”。政策的“東風”不僅帶來了人才榮譽,更帶來了真金白銀的支持。根據萍鄉經開區獎勵政策,近年來,方大萍安鋼鐵累計獲得省級人才工程配套獎勵70萬元。這些資金被專項用于人才培養和創新項目,形成了“政府激勵、企業發力、人才受益”的良性循環。
激勵成長 搭建多元發展舞臺
在方大萍安鋼鐵,員工可以通過技能等級晉升、職稱評定等路徑實現職業發展。該公司人力資源部培訓主管鄧文俊介紹:“我們建立了‘培訓—競賽—晉升’三位一體的培養機制,讓技術工人有明確的成長坐標。”
2024年8月,方大萍安鋼鐵獲得萍鄉市中級專業技術職稱自主評審權,成為當地首家獲此資質的企業,同時擁有11個工種的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資質。這意味著在企業內部即可完成從初級工到高級技師的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證書全國通用。目前,具有職業技能等級的技能人才占企業在崗員工比例約32%,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不斷成長。
“技術運動會是展示實力的舞臺,更是提升技能的課堂!”在方大萍安鋼鐵員工技術運動會上,參賽選手們摩拳擦掌。這項賽事已成為企業技能人才培養的“金字招牌”。競賽設置高爐煉鐵工、軋鋼工等工種,對在競賽中獲得各工種前六名的選手,可獲得20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獎勵,并將其納入“員工八項創收渠道”。2024年方大萍安鋼鐵累計發放各類技能津貼和專業津貼達900多萬元,投入競賽獎勵資金約35萬元。2024年,員工彭科在江西省“振興杯”鋼鐵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斬獲“高爐煉鐵工”第一名,展現了企業技能人才的硬實力。
創新工作室 點燃人才“星火”
走進“盧彧軋鋼工工作室”,里面擺放著很多專利證書和榮譽獎牌。作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盧彧帶領團隊攻克了多項生產難題,其本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坦言:“工作室不僅是技術攻關的平臺,更是人才‘孵化器’。”目前,方大萍安鋼鐵已建成4個勞模創新工作室、6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其中2個為國家級。這些工作室通過“名師帶徒”“1+N”培養模式,為企業輸送了大批技術骨干。2024年,企業各工作室累計開展技術培訓上百場,參與員工達3000余人次。
目前,方大萍安鋼鐵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技能人才3人,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1人、全國技術能手2人、全國鋼鐵行業技術能手2人、贛鄱工匠2人、江西省能工巧匠3人、江西省技術能手9人、江西省“首席技師”2人,江西省“雙千計劃”高技能領軍人才1人、“江西省高層次高技能領軍人才培養工程”4人,萍鄉市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昭萍工匠、能工巧匠、萍鄉市技術能手等市級技能人才109人。
此外,方大萍安鋼鐵注重實現產業工人物質、精神雙幸福,每年用于發放各項方大企業特色福利的費用近億元,讓改革成果惠及全體員工。企業通過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了“爭當技術達人,爭做技能工匠”的良好氛圍,激勵廣大員工在工作崗位上拼搏奮進,為企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方大萍安鋼鐵的實踐證明,產改的核心在于“人”——既要引進“高精尖”,也要培育“土專家”;既要搭建“大平臺”,更要筑牢“小根基”。從企業內部技術人才培養到從集團層面引進高端人才,方大集團正以人才戰略激活新質生產力,讓產業工人不僅成為“香餑餑”,更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領跑者”,為中國制造等領域貢獻更多“方大力量”。(李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