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銹的螺絲釘經過煤油浸泡后亮澤重新煥發;對報廢設備拆檢,二次利用;廢舊物資經過改造,重獲新生……在河鋼集團張宣科技機電公司,廢舊物資回收再利用已成為全體干部職工的新風尚,點滴彰顯對降本增效的不懈追求。
二季度,該公司立足實際,瞄準節支降耗關鍵點,巧打挖潛“增效牌”,成功將“緊日子”過成了“好日子”。
該公司聚焦工序鏈條,系統性推進技術創新。修訂完善《修舊利廢管理辦法》,細化設備部件下線標準,優化修舊流程,強化正向激勵,降低新備件和新材料的領用頻次,精準控制成本。深入挖掘設備備件潛在價值,對回收材料進行“拆檢-修復”,讓大量廢舊物資重獲新生。積極推行“檢修自主、修復自主”的作業模式,將技能考核納入平日維修實踐,有效提升成本節約意識和動手能力。截至目前,該公司零部件修復比例達到60%以上,實現降本與職工技能提升雙贏。
“這些托輥是職工回收的,根據《回收復用獎勵措施》,一個托輥獎勵15元、一個軸承獎勵5元……回收上來的物件經過修理整形,又能重新投入生產環節,發揮不小的價值。”該公司機械一工程部修舊利廢小組負責人指著擺放整齊的材料說到。
同時,該公司通過工效掛鉤、專項獎勵等多維度考核機制,將經營壓力層層傳導,推行設備“包機制”,要求各工程部對產線設備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涵蓋運轉監測、日常維護等各個環節,并結合“月材料消耗報表”對物料消耗進行詳細分析,逐一排查管理漏洞,確保在線設備使用率、可開動率均達到預計目標。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在這樣的理念下,維修職工每一次精準切割、每一次耐心調試,無不展現著滿腔的熱情和精湛的技藝,用汗水和智慧打造降本增效道路上的新風景。(趙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