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底,鞍鋼本鋼北重公司80噸級新“油改電”能源礦用灑水車已經組裝完畢,進入調試階段,這標志著全國首輛百噸級新能源礦用灑水車在本鋼誕生。4月10日,該車首次進行“空載試跑”。這臺綠色的“鋼鐵巨獸”馳騁在太子河畔,宣告著本鋼北重在新能源礦卡領域邁出的堅實第一步,更彰顯著該公司在“雙碳”目標下的轉型決心與創新活力。在這里,《中國冶金報》記者感受到,太子河的碧波映照的不僅是如畫的風景,還有本鋼向著綠色、智能、可持續未來進發的磅礴力量。這力量,源自于那一雙雙沾滿油污卻無比靈巧的手,源自于那些在電腦屏幕前凝神思考的頭腦,更源自于“一群人、一件事、一條心、一定行”的信念洪流。
盛夏正是醞釀“果實”的美好時節。請跟隨《中國冶金報》記者的筆尖,走進全國首個百噸級新能源礦用灑水車誕生地——本鋼北重公司總裝項目部和技術質量中心,親眼目睹該公司一線職工們調試并駕馭“鋼鐵巨獸”時的風采。
本報記者 何濤
遼寧本溪,太子河如碧帶蜿蜒,波光瀲滟。河畔,本鋼北重公司總裝項目部靜臥其間,廠區內綠柳依依,柔枝輕拂,仿佛在為一場“綠色變革”悄然喝彩。就在這如畫風景中,《中國冶金報》記者目光所及,是一臺龐然大物正沉穩試跑——通體披覆著象征生態的環保綠,高大車身與河畔景致渾然天成。這正是全國首臺百噸級“油改電”新能源礦用灑水車,此刻正在進行關鍵的“空載試跑”。“所謂的‘空載試跑’即大車不上罐、不上水的空跑。在這過程中發現什么問題,便可以在空跑后直接到總裝項目部和技術質量中心進行整改調試。”本鋼北重公司技術質量中心區域工程師郝建勇目光緊鎖著移動中的巨車,并向《中國冶金報》記者解釋道。
半小時的試跑,如同一次嚴謹的“熱身”。車輛甫一停穩,總裝項目部的工人們便如經驗豐富的“醫生”般圍攏上去。方才試跑中暴露的“小恙”——液壓油泵滲漏,成為職工們“診治”的首要目標。扳手輕旋,精準緊固,隱患瞬間得到“治愈”。“前照燈燈光有些弱。”郝建勇的指令簡潔清晰。現場的職工們應聲而動,不過幾分鐘,燈光便明亮了起來。緊接著,《中國冶金報》記者看到他們靈巧而有力的雙手,在龐大的車身內部穿梭,對高壓線與線夾進行著加固,每一顆螺絲的擰緊都仿佛在敲打“安全可靠”的印章。“本著對客戶認真負責的心態,我們一定要在調試過程中做到一絲不茍。”郝建勇堅定地說。
這份執著與信心,同樣深植于不遠處的技術質量中心。走進這里,緊張而有序的氣息撲面而來——只見工位上的職工們凝神聚力,指尖在鍵盤上飛舞,圖紙在屏幕上延展。
郝建勇向《中國冶金報》記者詳細地描繪出這艱辛而光榮的研發之路:從去年3月份起,該技術質量中心職工就不辭辛苦地頻繁到山西平朔中煤集團和徐工集團,以及本鋼礦業南芬露天礦、礦業歪頭山礦,走訪調研“油改電”重型礦用灑水車事宜;去年10月份,他們敲定了“油改電”計劃,積極尋求合作廠家;去年11月份,研發制造正式開始;今年1月7日,項目順利進入組裝階段。屆時,正是北方地區天氣最寒冷的時候。然而,刺骨的寒風凍不住他們滾燙的激情,他們挑燈夜戰,以技術為矛,以圖紙為盾,直面安裝中的每一個“攔路虎”——發現問題,即刻出圖,精準改造,將嚴寒的挑戰化為創新的沃土。
“這幾天是‘空載試跑’的關鍵期。”一位正低頭忙碌的職工小李抽空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屏幕上跳動著來自總裝現場的數據流,“我們就像‘數據捕手’,記錄、分析,然后‘對癥下藥’。”
他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原先空調外機位置不當,導致線束冗長纏繞,隱患重重。正是采納了團隊內部的“金點子”,他們將外機巧妙移置駕駛室后側,線束瞬間“聽話”地縮短,安全隱患問題迎刃而解,成本也隨之降低。據了解,目前“空載試跑”基本已完成,過幾日這臺新能源礦用灑水車將進行“重載試跑”,后續還將進行極寒、極熱兩個季節工業性試驗,以確保車輛運行穩定且安全可靠。
采訪結束時,無論是總裝車間沾滿油漬的工裝,還是技術中心專注的屏幕熒光,都在向《中國冶金報》記者傳遞著同一個熾熱的信念——這全國首臺百噸級新能源礦用灑水車,對于該公司而言,不僅是一個里程碑,還是一張藍圖的開端。
車輛駛離,總裝項目部大門旁,一塊醒目的牌匾倏然映入《中國冶金報》記者眼簾,上面醒目地寫著:“全力以赴,未來可期,一群人,一件事,一條心,一定行!”16個字如同戰鼓擂響,道盡了記者此行的所見所感。
《中國冶金報》(2025年07月23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