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大特鋼煉鋼廠這片熾熱的區域內,有一位與鋼鐵共舞、與電氣設備為伴的“守護者”:他扎根一線30載,從一名普通維修電工成長為技能大師;他以匠心鑄匠魂,在設備維護、技術創新的賽道上屢創佳績;他甘當“鋪路石”,毫無保留地傳承技藝,為企業培育電氣人才。他,就是方大特鋼煉鋼廠機修車間副主任、“鐘海兵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鐘海兵。
“電氣設備是煉鋼生產的‘神經中樞’,一刻也不能出紕漏。”這是他入職時師傅的叮囑,也成了他堅守30年的初心。從冶煉車間到機修車間,從轟鳴的電機旁到復雜的控制柜前,他始終以“零差錯”為標準,穿梭在高溫、嘈雜的生產現場。無論是深夜突發的設備故障,還是檢修期間的連續奮戰,他總是第一個趕到現場,帶領團隊攻堅克難。“有鐘主任在,我們心里就有底。”這是車間同事對他的評價。憑借著這份執著與堅守,他多次獲評方大特鋼“技能狀元”“技能標兵”“崗位技術能手”稱號,還榮獲方大特鋼“勞動模范”、方大集團“勞動模范”與“南昌市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每一項榮譽的背后,都是他用汗水與責任書寫的答卷。
在鐘海兵的字典里,“創新”是永恒的關鍵詞。他深知,只有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才能為生產保駕護航。近年來,他帶領QC小組聚焦設備運行痛點,啃下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2023年,針對渣包車電機故障頻發的問題,他牽頭成立攻關小組,通過現場蹲點記錄、數據分析對比,最終提出優化電機軸承加油方式、改進維護周期的解決方案。該成果《降低渣包車電機故障次數》榮獲江西省第四十四次質量管理小組代表大會一等技術成果。2024年,他帶領團隊攻克冷卻水系統冷卻塔電機故障難題,相關成果再獲省級二等獎。2025年7月,《降低LF精煉爐液壓系統電耗》QC成果再度斬獲省級二等獎,持續為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注入動力。
技能競賽的賽場,是他展現風采的另一個舞臺。2023年“特鋼杯”職業技能競賽中,面對眾多專業能手,鐘海兵沉著應戰,憑借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嫻熟的實操技能,一舉摘得電工高級組個人、團體兩項冠軍,成為賽場上最大的“黑馬”。“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他常說,技能的提升沒有捷徑,唯有日復一日地鉆研與練習。
在技術創新領域,他同樣碩果累累。2024年,由他參與研發的《渣包車雙向限位裝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有效提升了設備運行的安全性;他積極投身“我為降本增效獻一策”活動,提出降本措施50余條,年創效12萬元;組織參與小改小革90項,其中《煉鋼廠常規電耗控制優化》獲公司一等獎,7項成果獲三等獎,72項獲鼓勵獎,累計年創效超100萬元。這些數字的背后,是他對技術的精益求精,更是對企業發展的赤子之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鐘海兵技能大師工作室”的負責人,鐘海兵深知技藝傳承的重要性。他摒棄“留一手”的傳統觀念,將自己30年的經驗與技能傾囊相授。為了讓工作室成員快速成長,他結合團隊結構和人員特點,量身定制一套“立體化”培訓方案,以“實訓+實踐”模式讓學員在動手操作中掌握核心技能;“課堂培訓”系統講解電氣理論知識;“師帶徒”機制則實現一對一的精準輔導。在他的帶領下,工作室逐漸成為企業電氣人才的“孵化器”,先后培養出多名“崗位技術能手”“技能標兵”,為煉鋼廠電氣設備安全運行儲備堅實的人才力量。
鋼火淬煉初心,匠心永不止步。如今,50歲的鐘海兵依然堅守在煉鋼一線,他的身影依舊活躍在設備維護、技術攻關的現場。當被問及未來的打算時,他樸實的臉上露出堅定的笑容:“只要煉鋼爐還在燃燒,我就會一直守護著這些‘電氣寶貝’,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就是鐘海兵,一位在煉鋼烈焰中淬煉成長的電氣“守護者”,用匠心守護安全,用創新驅動發展,用傳承點亮未來,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人生篇章。(段文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