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這一天,攀鋼釩提釩煉鋼廠乙大橫班職工懷著對未來的美好向往,在崗位上迎接新年的第一縷陽光。
精心控制
確保爐體穩定性
1月1日一大早,筆者來到脫硫提釩區域。在主控室內,操作工賈召清正神情專注地觀察著監控屏幕,不時點動鼠標,控制電腦上的畫面。輸送原輔料的皮帶機時而“跑”起來,時而又停下……他說,加料多少,必須根據鐵水條件進行精確計算,一點都不能馬虎。
與此同時,在提釩4號爐前,爐長宋元武指揮吊車兌完鐵后,又忙著往里加入了一槽生鐵塊。“就4號爐來說,已處于爐齡后期,一個班基本上是以它為主來完成提釩任務。”宋元武說,這就要求在每次作業過程中,他們都必須加強爐況檢查確認,發現有掉料的情況,必須及時采取扣料、噴補等措施,將破損處補好,提高轉爐的操作安全性,從而確保爐齡控制在12000爐以上。
“去年我們班組釩渣產量指標完成不是很好,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歸根結底還是應變能力不足造成的。”當班倒班作業長鄧存應坦言道。2023年,他們將針對前后工序條件變化,抓好生產協調,以設備穩定運行和操作精細化來保證班組各項指標的圓滿完成。
優化操作
降本管理精細化
“受資源有限的影響,當班產量不是很大。從生產計劃上看,以品種鋼合同兌現為主,生產組織難度不小。每個爐子要按工藝進行嚴格控制,保證不改鋼,把降本措施落實到位……”7時40分,乙班煉鋼爐前倒班作業長陳順友在認真安排當天生產任務時,著重強調降本措施的落實。
隨后,班組職工迅速到崗,查驗吹煉情況,確認現場物料使用狀態,進行取樣準備等工作,各就各位,站在了新年的第一崗上。9時40分,在1號爐前,爐長周凱和一名職工正做著出鋼前的準備。當長長的樣勺從爐內取出一小勺鋼水樣放在檢驗點時,周凱緊跟上前對樣品進行確認。他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除了生產穩定外,降成本是我們的重頭戲。自使用高碳合金替代中碳合金以來,在工藝控制上我們進行了調整。”周凱說,目前他們使用的“一鍵化”合金計算模型,比原來方便快捷,但在物料替換后,就要視情況略作調整,以免出錯。此外,為控制住“跑冒滴漏”,在操作上要杜絕兌鐵中的“灑出”現象,還要盡量減少深吹操作,為鋼鐵料消耗再降低創造條件。
配置資源
力爭效益最大化
動態調整生產計劃,是該廠優化生產組織,全力確保品種合同兌現的一項重要舉措。該廠調度室當班負責人向東告訴筆者,根據近期公司生產計劃,他們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則,抓好資源協調配置,對每一罐鐵水進行合理分配,努力確保1、2、3號方坯連鑄機澆鑄作業穩定高效。
在3號方坯澆鋼平臺上,澆鋼人員趙文彬和同事一邊確認結晶器渣況,一邊往里推著少許保護渣。“從接班到現在,平均拉速都在1.9米/分鐘。按這個速度控制的話,當班產量應該還不錯。”趙文彬說。不一會兒,2號方坯連鑄機開始運行,收到適當調整鑄機拉速的指令后,兩人將拉速降至指定范圍內。此時,當班機長卓鋆在完成了中控系統的相關操作后,又趕緊查看鑄坯上是否有漏水的“痕跡”。他說,對質量異常的管控,就是要做好適時確認,便于采取應對措施進行處置。
因為資源受限,板坯系統當班暫時未生產。接班完成,最后一塊鑄坯拉出后,乙班澆鋼人員馬上又開始了生產準備,從結晶器尺寸復測、二冷水的漏水檢查,到中控人員對水系統閥門的關停作業,大家都在忙著各自手中的活兒。
不遠處的2號板坯施工現場,一條條安全警示帶將場地有序分割開來,有的職工在施工作業,有的職工在進行設備單體調試。該廠按照“五方管理”要求,在全面落實安全管控措施的同時,不分晝夜地驗收著各項施工質量,力爭技改項目早日完工,系統一次熱負荷試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