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閻翔 通訊員 管振威
最美人間四月天,在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柳鋼),3300多株紫荊花次第盛開,水上公園花影映波,辦公大樓前繁花簇擁,廠區內冷軋卷板與紫荊花相映成趣,沿海基地職工紛紛用鏡頭記錄“鋼鐵與繁花”的獨特美景。

藍天白云下的柳鋼中金公司高爐系統 陳偉強 攝
作為鋼鐵行業“綠色發展標桿企業”,近年來,柳鋼聚焦綠色化轉型方向,加快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治理處于國內同行先進水平,成為廣西首家雙基地完成清潔運輸改造的企業,書寫了一份向綠而行的“硬核答卷”。
鐵腕治污
從“煙氣滾滾”到“凈氣排空”
變革始于細節。在柳鋼焦化廠卸煤作業區,密閉防護棚如生態艙般包裹作業區,水霧除塵裝置噴灑出彩虹般的薄霧,煤粉卸車全程“塵封”。一焦車間技術員趙政指著推焦車高處的密閉集氣罩自豪地說:“這臺‘綠色節拍器’能精準捕捉每秒擴散的煙塵,除塵效率超95%。”

藍天白云映照下,柳鋼焦化廠焦爐推焦時產生的煙塵,被盡數回收進新投用的除塵系統中。 閻翔 攝
從原料料場的抑塵大棚到推焦車智能聯動的除塵系統,柳鋼以科技創新為筆,將“綠色方程式”寫入生產全流程。

柳鋼煉鐵總廠脫硫脫硝項目。 閻翔 攝
在柳鋼煉鐵總廠3號360平方米燒結脫硫脫硝改造現場,高聳的煙囪里再也看不見黑煙、黃煙,只留下一縷淡淡的水蒸氣——這里的燒結煙氣SCR脫硝系統如同鋼鐵肺葉的“凈化器”,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凈化回收。環保車間副主任郭凌華介紹道:“回收的燒結煙氣與上道工序產生的焦化氨水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硫銨化肥對外銷售,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雙提升。”

柳鋼焦化廠原料料場內投用的霧炮系統,不間斷地凈化著廠區空氣。黃津 攝
自2019年《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出臺以來,柳鋼以“壯士斷腕”的魄力投入56億元,實施178項改造項目。目前,柳鋼相繼完成了燒結煙氣SCR脫硝改造等一系列超低排放改造項目。清潔運輸已經完成評估和公示,有組織和無組織排放完成接近90%,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下降。

柳鋼防城港鋼鐵基地1號混勻料場超低排放棚化工程 鄒華勇 攝
能效革命
從“汗水煉鋼”到“智慧創綠”
在柳鋼煉鐵總廠,4號高爐連續兩年捧回“全國節能降耗優勝爐”獎牌。這座“功勛爐”的蛻變,始于一場“頭腦風暴”。
“現在我們用AI(人工智能)算法優化配料,比老經驗更精準。”煉鐵總廠廠長莫朝興的語氣里透著自豪。在高爐強化冶煉過程中,該廠構建“AI+高爐”智慧煉鐵大模型,采取高風溫、提高富氧率等措施,提高了煤粉的燃燒效率,降低了焦炭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推動高爐各項經濟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柳鋼焦化廠原料料場實現全封閉管理 閻翔 攝
作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廠”培育企業,柳鋼的節能技術清單涵蓋行業T80標準的近半數技術,這些前沿技術如同“綠色種子”,正在鋼鐵土壤里孕育未來。
“數智柳鋼”建設更為能效革命插上翅膀。冷軋車間,AI視覺檢測系統如同“火眼金睛”,0.1秒內可識別鋼板表面微米級缺陷;能源管理中心的大數據平臺,實時調配水、電、氣資源,讓“跑冒滴漏”無所遁形。2024年,柳鋼單位產值能耗較2018年下降28%,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1%,綠色發展的“含智量”與“含綠量”同步攀升。

柳鋼物流公司智能換電站,新能源貨車進站換電全程不到5分鐘。閻翔 攝
生態重構
從“工業銹帶”到“花園工廠”
春日的柳鋼,生態圖景頻現:白鷺、鷹鸮棲息廠區,紫荊花瓣落于充電新能源貨車,職工用廢舊輪胎打造的花徑蜿蜒路旁,紫白花朵與鋼鐵廠高爐、管道等工業設施相映成趣,展現鋼鐵工業與自然之美和諧共生。

柳鋼冷軋卷的“鋼”與紫荊花的“柔”相映成趣 梁波 攝
柳鋼連續6年獲評為“綠色發展標桿企業”,榮獲“2023—2024年度鋼鐵行業低碳踐行者——綠色低碳先鋒企業”稱號,冷軋鋼帶等4類產品發布EPD(產品環境聲明)環境聲明,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入選2023年度“中國綠色電力(綠證)消費TOP100企業”。柳鋼綠色低碳轉型案例入選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案例選》書籍,成為行業轉型的“綠色樣本”。
2025年1月24日,鋼協對柳鋼清潔運輸部分超低排放改造評估監測進展情況進行了公示,標志著柳鋼成為廣西首家雙基地完成超低排放清潔運輸改造和評估監測工作的鋼鐵企業。

遠眺柳鋼綠色廠區 陳能峰 攝
站在“十四五”與“十五五”交匯點,這座歷經67年風雨的鋼城,正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畫筆,在八桂大地上繪制新時代的工業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