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賈林海 報道
上海鋼聯 供圖
進入2025年,我國經濟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在復雜多變的全球環境中展現出較強韌性。然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疊加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外貿出口壓力加大,我國經濟復蘇仍面臨較大挑戰。在減量發展周期背景下,我國鋼材市場供需矛盾突出,鋼鐵企業路在何方?
7月11日—12日,2025“我的鋼鐵”年中大會暨鋼鐵產業鏈協同創新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京召開,與會人士圍繞宏觀經濟、行業形勢、市場前景等熱點問題展開深入交流,共謀突圍路徑。

大會現場
結構性矛盾仍存 關稅紛爭暗藏出口隱憂
今年初以來,我國宏觀政策調控精準發力,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擴大專項債發行規模、強化重點領域投資等舉措加力提效,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著重于結構性工具創新,引導資金精準流向實體經濟,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鋼鐵行業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宏觀環境中整體實現平穩運行。
“表面上看,‘降本大于降價’是今年上半年鋼鐵行業盈利同比增長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是粗鋼產量較大幅度下降?!敝袊撹F工業協會副會長王穎生指出,自律控產是鋼鐵行業利潤改善的核心原因,“這從側面印證了自律控產的必要性,以及堅持‘三定三不要’經營原則的重要性。當供給端保持相對自律克制,即便是在需求整體承壓的背景下,鋼鐵行業效益仍能實現改善”。
針對今年初以來國際方面對國內鋼材市場影響最大的美國關稅紛爭,王穎生分析認為,從直接出口來看,美國關稅政策對我國鋼材產品直接出口至美國的沖擊相對有限,但考慮到美國鋼材主要進口國也是我國鋼材重要出口國,因此美國加征關稅對我國鋼材出口總量構成潛在威脅;從間接出口來看,因間接出口計入國內表觀消費量,美國加征關稅可能會對我國鋼產量和消費量造成一定影響。
全聯冶金商會秘書長賈銀松認為,當前我國鋼鐵行業面臨三方面挑戰:一是傳統需求收縮與高端用鋼需求增長并存;二是國際環境風云變幻,美國“關稅戰”“貿易戰”給全球市場秩序帶來較大沖擊;三是超低排放改造邊際效益遞減,成本與環保雙重壓力倒逼行業加速蛻變。
進入下半年,隨著宏觀政策持續落地,我國經濟有望保持溫和向好發展態勢。但對于鋼鐵產業結構性矛盾能否改善,一些與會人士對此并不樂觀?!颁撹F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鋼鐵企業有刀刃向內的革新魄力,更離不開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聯動?!币幻c會代表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鋼鐵行業只有通過加強產業鏈韌性、延展服務鏈條、提升整體競爭力,才能在復雜的環境中開辟出新路徑,為我國經濟發展筑牢鋼鐵根基?!?/div>
該名代表提出,鋼鐵企業一要深入實施降本攻堅行動,優化工藝流程,強化供應鏈管理,降低成本;二要加速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推進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構建綠色制造體系;三要堅持以用戶為中心,深化產業鏈協同創新,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需求,加強產品研發與應用場景拓展,推動企業從單一產品供應向“產品+服務”模式轉型。
需求“寒意”未消 長期來看仍值得期待
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持續深度調整,其中最根本、影響全局的因素就是鋼材消費結構和消費總量的變化。鋼材消費結構變化帶來消費總量變化的高強度和持續性,是我國鋼鐵行業面臨的巨大挑戰。
從發達國家粗鋼產量達峰后的消費結構變化來看,主要從以建筑主導轉向制造業領域,即建筑用鋼會經歷從減量到基本平穩的階段,而汽車、機械等高端制造業用鋼占比將提升。未來,我國鋼材消費新動力何在?
“當前,多數工業化國家鋼鐵表觀消費量下行,但東南亞、非洲、中東地區仍有較大增長空間?!敝袊l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俞建拖認為,“兩新”政策對鋼材需求的拉動處在百萬噸級,暫時達不到千萬噸級。從下游行業來看,房地產方面,城市更新、新型城鎮化等領域的需求值得期待;汽車方面,未來仍有需求增長空間。
“短期來看,今年下半年國內需求大概率呈現下降走勢,建筑業對需求的兜底作用將持續減弱,制造業用鋼是近年來鋼材消費增量的核心,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蓖醴f生預計,長期來看,我國鋼材需求仍將在峰值平臺區間維持較長一段時間,預計到2035年我國粗鋼產量達到8億噸~9億噸,2050年后預計保持在8億噸左右,我國作為世界最大鋼鐵內需市場的地位將長期存在。
反“內卷”利好供需平衡 鋼價或迎暖意
“當前,我國鋼鐵行業已進入減量發展階段,擴大規模、攤薄成本的經營理念已不符合行業發展需要,只會加重‘內卷式’惡性競爭?!睘榇?,王穎生呼吁鋼鐵企業嚴控產、強自律、增效益,按照“三定三不要”經營原則組織生產、保證企業效益。
“今年下半年,我國鋼材市場‘五難’態勢難有根本性改變?!鄙虾d撀撲摬氖紫治鰩熗艚ㄈA認為,主要表現在格局難改、機會難遇、鋼鐵難漲、周期難調、壓力難減。好在,今年下半年“兩穩”(穩股價、穩房價)政策有望加碼。尤其是在穩房價方面,需求端有望出臺降低房貸利率、降低首付比例、增加購房補貼、取消限購等政策,供給端有望出臺保障性住房再貸款、金融支持增量市場發展等政策。
賈銀松呼吁,鋼鐵企業要以自律維護鋼鐵行業生態,堅決抵制惡性競爭;以數字化、智能化驅動全產業鏈提質增效;以開放擁抱技術革命,加速數字技術穿透生產、貿易、服務各環節、全流程。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張雨恬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