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杜笑 報道
8月8日下午,記者在中國二十二冶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花海院區項目部舉辦的“匠心筑夢·智建未來”主題媒體開放日活動了解到,項目目前全面進入裝飾裝修和機電安裝階段,工期將從原定的2027年1月12日大幅提前至2026年5月30日,工期壓縮18.26%,實現提前工期227天。
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花海院區由中國二十二冶一公司建設,總建筑面積為11316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8127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31890平方米,規劃建設門急診醫技住院樓、發熱門診樓、傳染病住院樓、液氧站、污水處理站、1-4號門衛室等9個單體建筑,主要功能包括門診、急診、醫技、住院、食堂、庫房、人防、設備及其他配套用房等。該項目定位于“立足唐山、面向河北、輻射京津冀”,其中,一期工程為EPC總承包,總建筑面積11.3萬平方米,床位數850張,一期工程于2024年3月開工建設。截至目前,該項目各單體主體結構和二次結構已施工完成,正在進行機電管綜安裝和室內外裝修。

根據中國二十二冶重點項目內控工期壓縮10%以上管理要求,秉承“高效建造”的核心理念,該項目從前期規劃到施工實施,始終注重優化資源配置、強化過程管控。中國二十二冶利用設計中心的專業能力,對項目進行全方位的設計幫扶,如圖紙審核、優化、創優等工作,使項目設計管控更精準高效,針對創獎項目的精裝修設計,集團設計中心主導,聯系五合設計院進行高效、高質量的精裝深化設計,并簽訂設計協議,約束設計質量及時間,確保在精裝隊伍進場時,無需深化,直接施工,加速推進項目建設,同時項目已提前溝通唐山市電力、燃氣、熱力設計院進行專項設計工作,二次加快施工進程。
作為中國二十二冶首批智能建造示范項目,該項目設立了面積300平方米的智能建造指揮中心,劃分五大分區,集中展示綠色建造成果與智能應用場景。平臺擬定應用智能化模塊26項,目前已全部安裝,24項正在應用。涵蓋多個領域,后續將持續開發適合項目的新模塊。如:勞務人員全過程管控,以紅黃綠碼作為進出場依據,聯動入場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勞務合同、實名打卡、早班晨會、建設過程違章處罰為一體的勞務綜合管理,促進勞務數字化管理提升;加強平臺預警功能應用,提前防范風險,通過平臺看板數據輔助管理決策;推動各項技術集成應用,利用數字孿生、AI 技術、智能裝備對施工現場的作業人員、材料物資、機械設備、場地環境和施工過程進行智能化組織和管理。
為最終實現國家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貢獻力量,該項目主要從各類可再生能源利用和低能耗設備方面開展節能應用,能源方面主要是太陽能熱水、太陽能電力、風能電力、空氣源空調、地暖的應用,設備方面主要是無功補償組件、變頻設備、定時開關的應用。在環保管理方面,主要是從揚塵、有害氣體排放治理和噪聲污染、水土污染、光污染等方面進行管控。揚塵治理方面主要是采用在線檢測+人為管控的形式降低揚塵可能性;有害氣體方面主要是進場的大型設備,項目要求提供環保檢測合格證明后方可進場;噪聲污染方面就是各類降噪設備的應用,壓低噪聲傳播。同時在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方面,項目通過如固化土、智能設備、數字孿生、BIM全過程應用等各類四新技術應用帶來的工作效率、質量的提升。
在安全環保管理方面,該項目通過部署多項智能監測模塊與系統,構建了全方位、實時化的管控體系,有效提升了施工現場的安全防護能力與環保管理水平。針對塔機作業安全,項目安裝了塔機安全監控模塊,實時監測塔機的吊重、傾斜角度、風速、回轉角度等關鍵參數,為塔機安全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配備的吊鉤盲區可視化模塊,大幅降低了吊裝風險;在臨邊防護方面,智能臨邊防護網監測模塊通過線纜傳感器和數據采集模塊,實時監測臨邊區域安全狀況,有效減少了高墜事故的發生可能性;智能AI監控與廣播系統的結合,形成了動態化的安全監督網絡,智能AI抓拍模塊能自動識別施工人員安全帽、馬甲等勞保用品的佩戴情況,智能廣播模塊除日常播放安全教育警示及管理通知外,工程、安全管理人員還能結合視頻監控模塊,第一時間通過廣播通知現場人員處理,顯著提升了管理響應速度;在用電安全與環保數據管理上,項目安裝了智能電表、水表及智能配電箱等設備,出現異常時立即報警,便于管理人員根據電箱編號快速定位維修。同時,這些設備會累計現場用電數據,為綠色施工評價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撐。
截至目前,該項目榮獲唐山市開平區總工會、唐山市開平區發展和改革局、唐山市開平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唐山市開平區應急管理局、唐山市開平區科學技術局、唐山市開平區融媒體中心聯合舉辦“建功十四五、奮進新征程”勞動競賽“創新施工獎”;共青團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冶五四紅旗團支部”;多次在中國二十二冶“五比一創”奪紅旗勞動競賽“比成本管理”“比安全文明施工”“比工程質量”“比技術創新”中榮獲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