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杜笑 報道
王深鵬 張宇昊 羅文琛 攝影
9月4日,河鋼集團、中冶京誠與冶金工業出版社在中冶京誠聯合舉辦豎爐氫冶金技術交流座談會。本次會議旨在促進豎爐氫冶金技術交流與合作,分享張宣科技豎爐氫冶金示范項目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以深化氫冶金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為共同推動鋼鐵行業低碳轉型攜手獻策。

圖為交流會現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毛新平、姜濤,中國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田志凌、秘書長王新江,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超,河鋼集團原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王新東,張宣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宏斌,中冶京誠黨委書記、董事長韓冰,冶金工業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陳琢等專家領導出席會議。王新江主持會議。
會上舉行了《焦爐煤氣零重整豎爐氫冶金工藝技術與裝備》新書發布揭幕儀式。該書系統總結了焦爐煤氣零重整豎爐氫冶金工藝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工程實踐應用,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是我國豎爐氫冶金領域的重要成果,為我國鋼鐵行業的綠色轉型注入了新的動力,對豎爐氫冶金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必將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該書創作團隊由河鋼集團、張宣科技、中冶京誠和華北理工大學聯合組成,以張宣科技豎爐氫冶金示范項目為基礎,歷時近3年創作完成,是我國第一部豎爐氫冶金技術專著,為行業內外人士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豎爐氫冶金技術的窗口。書中對張宣科技焦爐煤氣零重整豎爐氫冶金的工藝技術、裝備與實際應用情況進行了全面介紹,對我國豎爐氫冶金的推廣應用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圖為干勇
干勇對張宣科技豎爐氫冶金示范項目給予充分認可,對河鋼集團作為鋼鐵行業領軍企業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和擔當表示了充分肯定,對王新東同志創新提出的焦爐煤氣零重整豎爐氫冶金工藝表示了高度贊賞,認為張宣科技豎爐氫冶金示范項目為我國氫冶金的發展探索開了一個好頭,開辟了一條適合我國資源稟賦的新路徑。他強調氫冶金發展要緊密配合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他還對以后的氫冶金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鼓勵大家繼續聚焦氫冶金技術創新,共繪中國綠色鋼鐵藍圖。

圖為毛新平
毛新平高度評價了張宣科技在豎爐氫冶金領域所做出的努力與取得的成就,認為其創新采用的世界首例焦爐煤氣零重整的豎爐氫冶金工藝技術不僅是對傳統豎爐氫冶金工藝的一次重大變革,更是推動鋼鐵行業向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一步。他表示,氫冶金作為未來冶金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

圖為姜濤
姜濤院士對《焦爐煤氣零重整豎爐氫冶金工藝技術與裝備》一書進行了推介,他介紹了新書的創作團隊,對焦爐煤氣零重整豎爐氫冶金的工藝創新性、學術價值及對未來我國氫冶金發展的影響等進行了全面闡述。他認為張宣科技豎爐氫冶金是我國目前工藝最完善、成本最低的豎爐氫冶金,為我國氫冶金發展開辟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技術路線,為其它氫冶金技術的研發應用提供了借鑒和指導。

圖為田志凌
田志凌代表中國金屬學會表示,氫冶金作為一種極具潛力的綠色冶金技術,成為鋼鐵行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路徑之一。張宣科技焦爐煤氣零重整豎爐氫冶金技術是對未來我國鋼鐵行業發展方向的一次深刻探尋,對促進鋼鐵行業低碳轉型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下一步,中國金屬學會將通過搭建更多技術交流平臺、推動氫冶金標準體系建設等途徑,來推動氫冶金技術的推廣應用。

圖為王新江主持會議

圖為馮超
馮超代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表示,新書的發布是我國鋼鐵工業發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氫冶金這一前沿領域的創新實力。焦爐煤氣零重整這一創新技術促進了鋼鐵行業與煤化工行業的深度融合,構建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低碳、循環、高效的新型產業鏈,必將成為我國豎爐氫冶金最重要的技術路徑之一。下一步,中鋼協將積極推動共性技術研究,繼續爭取政策支持,助力氫冶金從“技術示范”邁向“產業生態”。

圖為陳琢
陳琢代表冶金工業出版社表示,這部60多萬字的新書由20位撰稿人和28位審稿人編纂完成,由王新東擔綱總撰稿人,干勇院士和毛新平院士為本書作序,是國內第一部全面系統介紹豎爐氫冶金技術的專著,必將對我國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未來,冶金工業出版社將繼續致力于推廣和傳播先進的冶金技術,為大家提供優質的出版服務。

圖為王宏斌
王宏斌表示,河鋼已建成全球首條焦爐煤氣零重整豎爐氫冶金生產線,未來將聯合中冶京誠等合作伙伴,加速技術迭代與規模化推廣。

圖為韓冰
韓冰表示,中冶京誠作為冶金建設領域的“國家隊”,將秉持創新引領、綠色發展理念,與大家攜手共進,共同推動豎爐氫冶金技術的持續進步與廣泛應用。

圖為王新東
王新東代表河鋼集團對張宣科技豎爐氫冶金示范項目相關情況及《焦爐煤氣零重整豎爐氫冶金工藝技術與裝備》的創作情況進行了全面介紹。會上播放了張宣科技豎爐氫冶金專題宣傳片,展示了張宣科技在豎爐氫冶金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和成功應用情況。
交流座談邀請到原華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張玉柱,原重慶大學黨委副書記白晨光,中國金屬學會專家委員會名譽委員李文秀,中國鋼研集團副總工程師齊淵洪,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學部主任張建良,首鋼集團一級科學家、全國勘察大師張福明,東北大學低碳鋼鐵鐵前技術研究院院長儲滿生,寶武集團工程科學家袁萬能,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黨委書記范曉慧,建龍鋼鐵控股有限公司高級專家徐萬仁等50余名業內著名專家學者。
參會的各位專家學者以“氫冶金前沿技術的研究進展與產業化路徑”為主題,就氫冶金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存在的技術瓶頸、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如何實現產業化應用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熱烈討論,對彼此在氫冶金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進行了分享。大家一致認為,隨著全球對綠色低碳發展的日益重視,氫冶金技術將會成為鋼鐵行業實現綠色轉型的重要途徑。同時,提出了當前氫冶金技術面臨的一些關鍵問題,如成本、效率、安全性等,并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
此次交流座談會深入分析了氫冶金技術的最新進展,就如何解決關鍵問題達成了共識,為推動豎爐氫冶金在我國鋼鐵行業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為與會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