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楊凱 報道
9月22日,以“熔爐里的安全密碼”為主題的北京科技大學科普月金屬冶煉安全應急科普開放日活動在北京科技大學昌平創新園區舉行。此次活動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學普及、科技創新和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提升民眾對金屬冶煉安全應急的科學素質,夯實科技強國基礎。
此次活動是響應“2025年北京科技大學全國科普月”號召,由北京科技大學金屬冶煉重大事故防控技術支撐基地主辦,北京科技大學昌平創新園區管委會、北京科技大學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工貿安全研究所、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冶金安全技術專委會協辦的。作為開放日的重要活動之一,2025年北京科技大學科普創新與發展交流研討會于當天上午召開。

圖為會議現場
北京市昌平區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夏玉蓉,昌平區科學技術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田毓,昌平區教委、北京市青少年創新學院昌平分院辦公室主任王鳳云,昌平科協科普發展中心副主任趙國政,未來科學城校城融合處二級主任科員殷瀟瀟,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工貿安全研究所副所長陳剛,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秘書長畢強,北京科技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李穎,北京科技大學昌平創新園區管委會主任蔡愛惠,北京科技大學國科中心黨委書記夏秀芹,北京科技大學金屬冶煉基地副主任陽建宏、王敏、安璐等多位來自政府部門、高校、行業協會、研究機構、行業媒體、出版社的代表參加了此次研討會。王敏主持了會議。

圖為會議現場
會上,陽建宏介紹了北京科技大學金屬冶煉重大事故防控技術支撐基地的概況及科普工作情況。他表示,此次活動按照國家的要求,把科研跟科普進行深度融合。未來,將依托金屬冶煉基地建設,秉承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兩翼齊飛的理念,集中打造面向金屬冶煉、冶金行業的事故警示教育、職業健康管理、安全實操體驗,科普教育推廣四位一體的技術研究,安全應急科普教育中心。
據介紹,金屬冶煉重大事故防控技術支撐基地項目是國家安全監管監察科技支撐工程,將建成世界一流的安全生產技術研究中心,推動我國冶金安全生產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金屬冶煉重大事故防控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撐。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典型金屬冶煉工藝模擬平臺、高溫熔融金屬儲運容器安全性測試平臺、煤氣泄漏檢測設備風險評估平臺、有毒有害氣體管網安全事故分析鑒定平臺等4個平臺 14 個專業研究室。科研方向包括金屬冶煉過程本質化安全防控,金屬冶煉裝備安全與智能運維,金屬冶煉智慧安全與數字大腦,金屬冶煉行業事故應急與消防。
會上,與會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圍繞科普創新與發展所關注的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并達成共識。與會者表示,本次科普開放日的活動是務實之舉、創新之舉,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深化與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合作,繼續打造優質的科學科普內容,讓安全科技走進學校,走進企業、走進社區、走進農村、走進家庭,共同助力提升全民安全科學素質。同時,與會者希望能夠總結活動的經驗,把好的做法復制推廣,同時,多組織一些交流會、對接會,讓科研成果從展廳走進廠區、社區,真正幫助企業、社會等各組織單元實現降風險提效率。為行業安全發展筑牢基礎、把冶金安全應急科普工作做深做實。
會后,與會者觀看了此次活動的科普短視頻,并來到活動現場,參觀了圖書、期刊等宣教成果,與現場展示的部分金屬冶煉安全應急科研設備現場進行互動,學習了醫療救護的初步知識,進行了“沉浸式”安全教育科普體驗。

圖為與會者在活動現場(楊凱 攝)
據悉,本次開放日活動面向大中小學生、教師群體、廣大民眾等人群,通過宣傳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論述,宣傳推廣科技創新成果,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廣泛開展群眾性科普,舉辦冶金安全創意作品征集等活動,使參觀者對金屬冶煉安全應急防線重要性形成認知。

圖為與會者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