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悅
4月17日,安賽樂米塔爾(下稱安米)發布2024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介紹了2024年安米集團在安全績效、氣候行動、環境足跡、創新驅動、社區與供應鏈、治理與透明度六大方面所開展的重點工作。
根據這份報告,2024年,安米“范圍1”和“范圍2”絕對排放量為1.02億噸,較2018年基準年(1.88億噸)下降46%;通過剝離高碳資產,平均碳強度降至1.75噸二氧化碳/噸鋼,低于世界鋼鐵協會公布的全球平均值(1.92噸二氧化碳/噸鋼)。若剔除已剝離資產調整基準,2024年安米集團整體運營碳強度較2018年的基準線降低了5.4%。
在這期間,安米投入了10億美元開展減碳行動,包括電弧爐工藝轉型、能效提升與清潔能源采購、金屬原料供應保障及多元化。針對可再生能源投資,安米目前總裝機水平達2.3吉瓦,其中在阿根廷的130兆瓦級別風光項目已投運,可滿足當地30%的用電需求,180兆瓦級別的風電項目正在推進中,預計于2027年完工。安米還在巴西開發了554兆瓦級別風電+200兆瓦級別光伏項目(Casa dos Ventos)、265兆瓦級別光伏項目(Atlas Renewable Energy);在印度投資7億美元開發了1吉瓦級別風光項目,已于去年9月份開始以低于當地電網價格向安米新日鐵印度公司(AMNS)供能。針對金屬原料布局,安米收購了收購3家廢鋼回收企業,新增100萬噸廢鋼處理能力;其在加拿大的工廠(Port-Cartier)的直接還原鐵級鐵礦石產能已從300萬噸擴大至1000萬噸;其在墨西哥與巴西的直接還原鐵供應鏈也在持續升級。
“2024年,由電弧爐工藝生產的鋼鐵,在我們全球鋼鐵產量中的占比已達到1/4。”安米首席執行官阿迪蒂亞·米塔爾(Aditya Mittal)在報告中介紹,“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像采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或者轉向綠色氫氣直接還原鐵—電弧爐(DRI-EAF)這類煉鐵方式,很可能要到2030年之后才具備經濟效益。”
根據區域成本結構與產品需求
靈活配置產能
“作為全技術路線覆蓋的國際鋼鐵巨頭,我們根據區域成本結構與產品需求靈活配置產能。”安米在報告中如是表示。
根據報告,2024年,安米在全球范圍內運營高爐32座,年產能可達6090萬噸;運營轉爐43座,年產能達6720萬噸;運營電弧爐28座,年產能達2400萬噸;直接還原鐵/熱壓塊鐵(DRI/HBI)設備11套,年產能達1030萬噸。
安米還在報告中公布了旗下低碳排放鋼生產典型案例。一是在西班牙用廢鋼—電弧爐生產板材,碳排放強度達到600千克二氧化碳/噸鋼。二是在盧森堡用廢鋼—電弧爐生產長材,碳排放強度達到300千克二氧化碳/噸鋼。三是在巴西使用可持續生物炭(源自種植于無原生植被區的雜交桉樹)生產長材,碳排放低至100千克二氧化碳/噸鋼。
其中,自2007年以來,安米巴西長材公司一直在茹伊斯迪福拉使用可持續生產的生物炭來中和其高爐的碳排放。這些高爐完全使用生物炭,不使用任何化石燃料。生物炭由種植在安米“生物森林”(BioFlorestas)中的雜交桉樹制成,這些區域以前沒有原生植被。森林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物炭被認為是一種碳中和燃料。由此產出的低碳排放鐵水質量有保障,也使得在電弧爐中可以使用質量較低的廢鋼作為額外的金屬原料。由于電弧爐使用的電力90%來自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電網,茹伊斯迪福拉生產的每噸鋼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100千克。然而,安米也指出,擴大這一解決方案覆蓋規模所面臨的挑戰是,需要維持大面積已種植和預留的土地,以及生物炭的加工時間較長。
升級數據管理系統 減少環境足跡
根據報告,在減少環境足跡方面,2024年,安米升級了環境數據管理系統,重點關注數據標準化和自動化,以進一步提升可追溯性、準確性和可靠性。
安米于2022年修訂并于2023年初推出的集團環境政策,明確了其對環境事務的治理方式,包括運營、管理和員工方面。2024年,安米根據日益嚴格的可持續發展報告監管要求對相關政策內容進行了進一步審查,預計于今年內完成。
安米持續采取措施減少對空氣、水和土地的影響。2024年,安米鋼鐵業務部門運營產生的平均粉塵排放強度降至0.22千克/噸鋼,同比降幅接近50%;氮氧化物排放強度降至0.93千克/噸鋼,同比降幅為13%;二氧化硫排放強度降至1.19千克/噸鋼,同比降幅為33%;每噸鋼的凈耗水量也降至2.83立方米,同比降幅為17%。
安米在報告中著重介紹了3個項目。一是其在法國的福斯—蘇爾—梅爾(Fos-Sur-Mer)工廠使用的一種“擴散模型”,可以評估場地排放情況,監測粉塵排放并估算擴散排放數據,同時考慮生產現場和氣象條件、大氣測量數據,以及不同位置的預期污染物濃度,進一步了解生產活動對當地社區的影響。二是安米在西班牙希洪工廠部署的“可見排放監測”(SVEEM)工具,用于智能監測粉塵排放強度,提高準確性,現已計劃推廣到其他鋼鐵生產基地。三是安米位于墨西哥拉薩羅—卡德納斯的鋼廠推行的一項水資源管理計劃,重點是盡量減少廢水排放并增加內部回用水。截至目前,這已幫助該生產單位的淡水取用量減少了約41%。與此同時,安米法國公司制訂了“水資源短缺計劃”,目標是將自身淡水取用量減少10%,以滿足法國強制規定的用水量削減要求。
聚焦6個戰略領域推進創新研發
2024年,安米創新研發支出為2.85億美元,聚焦于可持續產品開發、電動出行、清潔能源轉型、改善環境績效、減碳、人工智能6個戰略領域。
聚焦產品創新,安米不斷拓展建筑市場材料的應用邊界。比較典型的產品系列有兩個。一是“思泰利”(Steligence?)系列,面向市場提供了環保且具有成本效益的鋼鐵產品,這些產品專為循環利用、抵御極端天氣事件或太陽能收集解決方案而設計。二是 “阿姆斯特朗”(Armstrong?)系列,其先進高強度鋼可應用于建筑和農業等行業,幫助下游產品減重并提高耐用性,同時還可以幫助客戶增加有效載荷、降低燃料消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24年,安米在歐洲銷售的鋼板樁中,有15%被用于抵御自然災害項目。安米創新推出的“智能鋼板樁(SmartSheetPile)”解決方案集成了傳感器、數據分析、數字孿生模型和人工智能技術,可進行實時監測并發出警報。
聚焦人工智能應用,2024年,安米持續開發的前沿人工智能和數學優化算法為其帶來了競爭優勢。安米加大人工智能應用的重點領域包括預測性維護、質量控制、產品開發、專利分析、供應鏈優化以及廢鋼優化。其配備的監測工具“iSmart”,能從位于巴西、加拿大和利比里亞等國家的23個尾礦壩獲取實時數據,綜合利用傳感器、氣象站、衛星圖像和無人機來監測尾礦壩的穩定性、水流和振動情況。類似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裝置,安米也配備在旗下鋼廠,能在部分機械設備出現故障之前找到風險點,從而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運行效率。例如,安米在位于加拿大和法國北部的工廠部署了一個離線人工智能平臺,于去年成功預測了交流電和液壓機故障,及時消除了生產隱患。該平臺正在安米位于巴西的工廠展開應用測試,目前成功率保持在100%。
報告中指出,安米的全球研發團隊在一個通用的研發平臺上共享創新模型、數據集和實驗成果,大幅縮短了該集團的產品設計研發周期。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手段的應用,還對其專利流程產生了正面影響,將其一些汽車用鋼的產品開發周期從3年~5年縮短到了不到1年的時間。
供應鏈安全、綠色氫能經濟性等仍是挑戰
安米還持續關注安全績效、社區與供應鏈、治理與透明度方面的工作。
2024年,安米全集團工傷死亡率為0.032‰(2023年為0.135‰),工時損失事故率(LTIFR)降至0.70(2023年為0.92),低于世界鋼鐵協會公布的平均水平(0.78)。安米在報告中指出,承包商安全管理仍是去年的突出問題。2024年,安米承包商死亡人數占比達54%。對此,安米提出了兩項解決方案,一是實施獨立安全審計的6項核心建議,包括強化風險識別、承包商安全標準、安全文化培訓等;二是推出“生命黃金法則”認證,覆蓋全體員工及承包商,增強高風險作業安全意識。
2024年,安米支持的巴西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覆蓋范圍達到700公頃,項目所在地成為了寬吻鱷和綠海龜棲息地。與此同時,安米旗下的42個鋼廠通過了責任鋼(ResponsibleSteel)認證,供應鏈“范圍3”排放分析覆蓋40家核心供應商,更新《負責任采購準則》,強化人權、勞工及環境合規要求。針對治理與透明度,安米修訂“舉報人政策”并拓展舉報范圍,目前環境與安全違規也被納入到舉報范圍內,覆蓋了安米在全球大約50個運營區。
安米在報告中坦言,雖然2024年其在安全、減碳和技術創新領域取得顯著進展,但供應鏈安全、綠色氫能經濟性及政策不確定性仍是未來挑戰。該公司計劃持續通過研發投資和跨部門協作推動轉型,到2050年實現全球業務運營凈零排放。
《中國冶金報》(2025年04月25日 02版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