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召開十周年之際,第一屆全國黨的群團工作學術研討會于7月6日至7日在北京科技大學召開。本次會議由北京科技大學群團發展研究院聯合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黨史黨建教研部、《思想教育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以“群團工作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為主題,涵蓋開幕式、主題報告、平行論壇、主題座談等環節。


研討會現場

教育部原黨組成員、國家語委原黨組書記朱新均、我國首位青年學教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原領導成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原副會長黃志堅、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黨委書記劉向兵、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主任郝向宏、中國法學會法制研究所所長周占華、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長趙凱明、中國紅十字總會組織宣傳部副部長于麗穎、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史教研部副主任王毅、中華女子學院(全國婦聯干部培訓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周應江、中建集團黨建工作部副主任李云威、共青團中央青運史檔案館館長胡獻忠、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長忠和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黑龍江省社科聯、河北省殘聯等單位的2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會議由北京科技大學群團發展研究院院長石新明主持。

北京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彭慶紅在開幕式上致辭,介紹了學校黨建思政和群團工作相關成果,闡述了做好群團工作理論研究與學科建設的重要意義,提出了把握政治方向、筑牢理論根基,堅持問題導向、破解發展瓶頸,形成研究合力、構建協同生態,從學科維度、主體維度、方法維度統籌發力,深化群團工作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

主題報告環節,趙凱明作《關于黨的群團工作的幾點思考》報告,李欣欣作《決策咨詢報告的寫作與智庫建設》報告,王毅作《中國共產黨群眾工作的歷史經驗》報告,劉向兵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歷史傳承、理論創新與道路自信》報告、胡獻忠作《歷史視野下的群團組織研究——以中國共青團為例》報告,周應江作《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的新發展新飛躍》報告,于麗穎作《加強中國特色紅十字事業理論研究的幾點思考》報告,李云威作《中央企業群團工作的探索與實踐——以中建集團為例》報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黨的群團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對群團理論創新和學科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廣大群團工作者要強化使命擔當,加強理論建設和理論自覺,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群團工作的重要論述,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群團工作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據悉,本次研討會共征集論文175篇。平行論壇環節,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吳慶教授、江西省委黨校群團理論教研部主任王志強教授等50余位專家學者分組在“馬克思主義群團理論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群團工作的重要論述研究”“黨的群團工作歷史與經驗研究”“群團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研究”“學校群團組織改革與創新研究”“新時代高校‘鋼筋鐵骨’育人共同體共青團工作創新發展”五個分論壇上作論文交流。鄭長忠教授以《群團組織與中國政治》為題作會議總結。

座談交流環節,93歲高齡的黃志堅教授以《漫談我的學術人生》為題,結合自己對群團工作學科建設的思考和探索,分享了自己70年學術生涯中的十二項學術印記、十二字治學之道,引發了與會者的熱烈反響。中國職工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逄國君、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原副所長郭鐵成、福建醫科大學健康學院院長魏玲教授、長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康瑋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曉光教授、李芳教授圍繞跨學科開展群團理論研究作交流發言。

第一屆全國黨的群團工作學術研討會是全國群團工作領域專家學者碰撞思想、交流成果的一次盛會,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廣泛好評。北京科技大學群團發展研究院表示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進一步凝聚校內外力量,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推動形成更多具有理論深度和實踐價值的研究成果,服務新時代黨的群團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