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繼續陷入停滯,其中汽車行業的衰退被認為是主要因素。
在近兩年的大部分時間里,亞洲、北美和歐洲等主要汽車市場的銷售明顯放緩。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如今,這個龐大行業的放緩正刺激全球經濟整體放緩。
其中的原因在于,汽車市場所能影響的市場十分廣泛。由于制造汽車供應鏈很長,原材料、紡織品、化學品和電子產品的消費均參與其中。該行業直接或間接提供了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去年該行業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萎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在2017年至2018年的全球經濟放緩中,汽車產出下降的影響超過25%。
IMF表示,在同期全球貿易增長放緩的過程中,亞洲經濟市場的放緩可能要承擔高達33%的責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部副主任Gian Maria Milesi-Ferretti表示:“汽車行業一直嚴重拖累著制造業活動和增長。”
IMF對2020年全球貿易小幅增長的預測取決于汽車行業的復蘇。IMF的分析指出,如果汽車行業成為當前美國經濟的焦點,可能對于全球貿易環境造成進一步的損害。
白宮將在11月13日前就汽車進口關稅做出決定。
美國的貿易政策已經被認為是造成汽車行業大部分不幸的原因,特別是因為它與亞洲的汽車工業有關。
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Herbert Diess在9月份的法蘭克福汽車展上說:
“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確實影響了消費者的情緒,它正擾亂世界經濟。由于貿易問題,汽車市場基本上處于衰退之中……這對我們來說很可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汽車行業增長放緩還歸因于政策變化,包括取消鼓勵購買汽車的稅收優惠,以及同行間貸款增長放緩。歐洲的新排放標準也被認為是該行業增長放緩的原因。
IMF還表示,由于標準迅速變化,許多國家的消費者正在推遲購買。與此同時,汽車共享計劃也在發展,變得更加普遍。
印度汽車銷量也大幅下滑,主要是影子銀行部門出現問題的結果。影子銀行提供了“約一半”的新車融資。與此同時,土耳其面臨著經濟衰退,而英國則在英國退歐的沖擊下苦苦掙扎。
IMF稱,2018年汽車總銷量下降3%,產量下降約2.4%。根據惠譽的數據,汽車銷量的下降可能會使全球GDP減少“多達0.2%”,這一數字遠高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惠譽考慮了對其他行業的溢出效應,以及工資和利潤下降對家庭和企業支出的影響。
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首席經濟學家Brian Coulton表示:“這是全球經濟放緩的集中地。汽車行業一直是主導行業,毫無疑問,它是全球制造業周期的關鍵驅動因素。”
如果該行業的關稅開始上升,經濟前景可能會變得更加嚴峻。
分析發現,如果美國對來自所有國家的汽車進口征收25%的關稅,美國汽車產量可能會下降1.5%,整個行業可能會裁員2%。估計將有19.5萬名工人失去工作。如果其他國家采取報復行動,美國的產量可能最多下降3%,62.4萬個工作崗位將面臨風險。該行業5%的勞動力將面臨失業威脅。
與此同時,消費者對汽車購買仍不確定,特別是考慮到貿易緊張的氣氛和對全球增長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