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李澤選在工作中。(中冶寶鋼 供圖)
本報通訊員 郭宇順
在中冶寶鋼設備檢修戰線上,有這樣一位既能在儀表盤前精準調試,又在質量管理和計量管理上具有多年管理經驗的“雙棲工程師”——李澤選。作為共產黨員,又是技術骨干,他以“技術攻堅者”與“體系構建者”的雙重角色,在智能制造升級浪潮中書寫著新時代中冶寶鋼產業工人的擔當。
深耕一線 以匠心鑄就技術根基
自1991年踏入行業以來,李澤選始終與電氣調試技術發展同頻共振。
李澤選參與實施的寶鋼一二期原料碼頭船舶岸電系統、馬跡山港裝船碼頭新增岸基供電設施項目,填補了中冶寶鋼高壓雙頻供電設施的電氣調試技術及相關設備調試能力的空白。在新能源領域,他通過對南京雨花臺區20MWP光伏發電項目電氣設備預防性試驗和寶鋼股份煤場全門架料場廠房光伏發電項目的電氣調試,掌握了光伏發電并網調試技術,在新能源電氣調試領域嶄露頭角,為中冶寶鋼光伏項目電氣調試技術發展創造了良好的開端。他通過對大連東北特鋼余熱發電項目和寶鋼股份四燒結汽輪機發電項目的實施,掌握了蒸汽發電并網設備整體調試技術。
李澤選面對工業機器人檢修這一全新挑戰,從無到有,積累了工業機器人在線檢修、離線修復技術,并為相關技能人才培養搭建了培訓平臺和實訓基地。他通過多個領域項目的實施和經驗的積累,為中冶寶鋼提升新項目、新技術的實施能力,也為后期承接類似項目打下了良好基礎。無論是蒸汽發電并網調試,還是凝結水流量檢測難題,他總能在紛繁現象中抽絲剝繭。例如,某次汽輪機勵磁故障中,他精準定位設備分壓器損壞問題,與廠家協同修復,最終實現發電系統并網成功。這種“問題導向、技術為刃”的作風,成為他破解現場難題的制勝法寶。
創新突破 以智慧攀登技術高峰
李澤選深諳“技術沉淀需轉化為生產力”之道,積極參與中冶寶鋼各級部門組織的科技創新活動,成果顯著。
多年來,李澤選主持申報、主導申報專利“折彎式燈桿”“一種線鼻匣裝置及半自動壓線鉗”“皮帶機皮帶長度測量裝置”“一種工業機器人同心軸快速調整對中裝置”“一種工業機器人可調節底座”“一種工業機器人零點校準輔助對中裝置和方法”6項,其中“一種線鼻匣裝置及半自動壓線鉗”獲得發明專利授權,“折彎式燈桿”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他參與編制、編寫的各類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調試方案、企業標準、技術論文,在工作中得以廣泛應用,助力中冶寶鋼電氣儀表調試和工業機器人檢修業務有效開展。其中,企業標準《冶金行業35kV及以下電力變壓器調試標準》被中冶寶鋼采用,論文《淺談工業機器人檢修與維護》在國內主要期刊上發表;主導實施了多個技術開發項目,在電氣儀表調試、高壓電氣設備交接試驗、工業機器人檢修等專業技術領域研究工裝、技術和方法,改進現有作業方法,提高作業效率,降低作業安全風險,提升管理能力。
薪火相傳 以情懷培育行業未來
獨行快,眾行遠。李澤選始終將人才培養視為責任,他傾囊相授,為徒弟定制成長計劃,培養出多名技術骨干,在他的悉心栽培下,這些技術骨干迅速成長為團隊的中流砥柱。王鵬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憑借不怕吃苦的優秀品質,在機器人檢修、四燒結環冷機組改造、東北特鋼高爐異地大修等項目中脫穎而出,通過項目實踐成功掌握了高壓電氣設備交接及預防性試驗、儀表單體表校驗、DCS控制系統校驗等專業技術,成為該公司內部的典范。他的事例也激勵著中冶寶鋼更多員工在各自崗位上勇于擔當、積極奮進。
李澤選作為電氣儀表專業人員,經常對中冶寶鋼內部、外部進行技術支撐。他帶領團隊支撐實施的南京鋼鐵廠轉爐、連鑄、行車檢修和日照山東鋼鐵電氣儀表專業技術支撐、烏海炭材料一體化項目電氣調試、沙鋼五干河鋼渣處理線搬遷、大連東北特鋼高爐易地大修項目電氣儀表調試、大洋洲巴布亞新幾內亞中冶瑞木公司鎳鈷金屬冶煉廠電氣設備檢維技術交流等項目,均獲得業主一致好評。
三十余載初心如磐,李澤選以“匠人”的執著、“創客”的銳意、“師者”的擔當,在技術攻關、創新研發與人才培育的三重維度上書寫華章。他的故事,不僅是個體奮斗的縮影,更是中國智造浪潮中產業工人砥礪前行的生動注腳。
《中國冶金報》(2025年04月29日 05版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