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下,五冶上海交通市政公司以黨的二十大及歷次全會精神為指引,將黨建工作深度融入項目建設全過程,創新探索“黨建+質量”雙融雙促模式。今年以來,通過筑牢黨建根基、強化質量管控、激發隊伍活力,公司在濟南天橋區王爐北辛城中村安置房、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多個民生工程中,以匠心筑城、以實干惠民,書寫了新時代央企的責任擔當。
濟南天橋:黨旗飄揚筑就安居夢??
在承載1900戶村民期盼的濟南天橋安置房項目,33萬平方米的建設現場處處躍動著“黨建紅”。面對510天的緊迫工期,項目黨支部將12個施工工區轉化為“黨員責任區”,通過BIM技術優化管線排布,成功減少50余處施工沖突。寒冬施工的攻堅時刻,黨員技術團隊研發的"巖棉被+蒸汽加熱"組合技術,讓混凝土在-10℃極端環境下強度達標率100%;創新預鋪反粘工藝節省成本200萬元,構建起Ⅰ級防水體系。
質量管控融入應急擔當。當2024年7月暴雨淹沒藍翔路橋洞,黨員突擊隊30分鐘完成裝載機組裝,涉水救出被困市民;2025年3月暴雪紅色預警下,“抗雪救災突擊隊”1小時完成19臺塔吊隱患排查,3小時打通2公里城市通道。在智慧工地指揮中心,25臺鷹眼攝像頭與60組傳感器實時聯動噴淋系統,揚塵超標自動啟動降塵,數據直通區生態環境局,打造“三化治塵”行業標桿。2025年7月31日,隨著最后一斗混凝土澆筑完成,天橋區委書記孫戰宇宣布:“這座用黨心焐熱的安居工程,正在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濟寧李營:“戰時黨建”跑出加速度??
18個月完成16.5萬平方米城邊村改造——濟寧李營七村項目吹響了“黨建+攻堅”的沖鋒號。面對“不可能完成”的工期,黨支部將指揮部前移到基坑旁,黨員技術團隊攻克地質難題,創新的“分層盆式開挖”方案節省工期15天。2024年10月,重污染應急響應突襲工地,黨支部書記丁頓斯連夜組織600名工人轉戰樓棟施工;響應解除后,26輛商混車同步作業,黨員骨干兩班倒駐守現場,提前5天完成3.15萬平方米地庫“正負零”節點,主體結構質量獲評“優良”。
質量溫度在民生細節中流淌。當68歲村民孔令山因拆遷賠償僵持不下,項目黨員工作組不僅為其舊宅搭設專業防護網,更幫其子解決就業、遷移小賣部至生活區。每月“工地開放日”,村民代表用卡尺測量4毫米防水卷材后感嘆:“比商品房還扎實!”2025年五一假期,黨員先鋒隊放棄休假開展勞動競賽,最終10棟主樓提前封頂。如今走進智慧工地,太陽能路燈照亮整潔的料場,空氣能設備保障工人洗浴,這座用"毫米匠心"筑造的家園,已成為濟北區域發展的新地標。
??廣西都安:喀斯特上的質量奇跡??
在巖溶發育的廣西都安,紅河農貿市場改造工程書寫著“黨建+質量”的攻堅傳奇。面對35%的溶洞率,黨員技術攻關小組組長陳正帶頭研發“超前鉆探+分段注漿”工藝,使251根樁基合格率100%。毗鄰老城區的施工現場,智能調度系統實現材料運輸"零斷供",噪音監控屏顯示58分貝——低于國標20%。該項目建立的“雙線溝通機制”,通過“居民溝通日”公示監測數據,群眾滿意度達98%。
質量創新在細節處閃光。人才公寓屋面采用的"輕型種植系統",通過高分子卷材與模塊化綠化單元集成設計,實現結構減重40%;無人機巡檢每周掃描施工盲區,累計排查隱蔽隱患28項。本月,該項目也將全面竣工驗收。這座融合現代市場、人才公寓、社區中心的綜合體,正成為都安新型城鎮化的示范窗口——4.4萬平方米的建筑群不僅更新城市面貌,更將激活紅河流域5萬居民的生活脈動。
在濟南天橋項目封頂儀式的禮花中,在濟寧李營智慧工地的數據屏前,在廣西都安壯鄉特色的騎樓下,“黨建紅”與“質量藍”交相輝映。當1900戶村民拿到安置房鑰匙,當李營街道升起萬家燈火,當紅河市場飄來油茶香氣,中國五冶用鐵軍意志與毫米匠心證明:真正的民生工程,是鋼筋水泥澆筑的溫暖,是黨旗指引下的承諾,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時代豐碑。(撰稿:王彥雄 審核:曹駿逵 簽發:李盛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