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煤炭行業的數字化建設已取得顯著成效,但目前整體尚處于‘初級提升階段’。”9月18日,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5期間的全球智能礦山高峰論壇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信息化分會會長王虹橋指出,煤炭行業在迎接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術浪潮時,必須保持冷靜務實的態度,著力突破標準體系不統一、企業高層認知待深化、數字化人才嚴重短缺等三個關鍵瓶頸。

圖為王虹橋
他指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煤炭行業在數字化智能化建設領域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創新探索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生態的繁榮,僅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跟蹤的58家數字化服務商2024年的合計銷售收入就已突破253億元,增速超過10%,高于國家工業領域的平均水平。
隨著大模型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已成為煤炭行業下一階段發展的核心方向。王虹橋透露,煤炭行業內已涌現出超過100個針對煤炭場景的大模型場景應用,其中部分已在實際場景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王虹橋同時指出,煤炭生產是一個環境復雜且安全風險極高的場景,通用的AI大模型在處理精確的生產實時控制任務方面尚未完全成熟,直接應用于核心生產環節需要非常謹慎。他鼓勵行業更多地投入和開發針對煤炭領域的專有模型,以確保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望下一階段,王虹橋系統性地指出了煤炭行業數字化轉型亟待突破的三個關鍵瓶頸。一是標準與體系的統一問題。他指出,由于缺乏統一、配套的標準體系,不同系統間互不兼容、數據孤島現象嚴重,如一個現代化煤礦仍運行著160多個獨立系統,這是實現系統聯動與數據驅動的根本障礙,必須優先解決。二是提升企業決策層的認知。企業領導者必須清晰地理解數字化和智能化能夠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以及其價值和邊界所在。三是數字化人才的嚴重匱乏。當前煤炭行業普遍面臨既懂煤礦生產經營、又精通數字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短缺的困境,許多智能化系統仍嚴重依賴外部供應商進行現場維護。他表示,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正聯合各方力量,系統性地布局煤炭數字化人才的培養方案。
王虹橋最后指出,在國家“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戰略政策的指引下,煤炭行業必須抓住歷史機遇,圍繞數據要素、人工智能和人才技能等重點領域,夯實基礎工作。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計劃在高質量數據集、行業知識庫和先導應用場景的遴選等方面進行系統布局,最終目標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賦能煤礦的安全生產與高效管理,讓煤炭行業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擔當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壓艙石”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