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 李娜
入黨18載,以卓越技術為筆、以匠心奉獻為墨,在軋線設備管理的天地里深耕細作,山鋼股份型鋼廠大型車間區域師任啟亮就像一顆熠熠生輝的“啟明星”,在火熱的軋線上,照亮身邊人前行的道路。
近年來,企業面臨技術與維護人員大幅減少,然而產品質量要求卻不斷提升的情況。身為山鋼股份型鋼廠的一線技術骨干,43歲的任啟亮毅然決然地挑起大梁,帶領團隊直面重重挑戰。其中,該廠大型線軋區的設備改造是他的心血之一。自2005年投產至今,該區歷經多年高強度運轉,設備疲憊不堪。任啟亮如同一位醫術精湛的“設備醫生”,深入病灶,精準診斷,提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
在該區推床、翻鋼設備改造的過程中,空間狹窄是一大棘手難題。對此,任啟亮巧妙設計出不同尺寸的輥道與雙連體輥道,不僅大大提升了設備的承載能力,還增強了設備整體的抗沖擊性能。為解決軸承座穩定性問題,他采用大面積底座并細心消除間隙,大大增加受力面積,讓設備能夠穩穩“站立”。當中的橢圓形圓柱螺孔設計成為畫龍點睛之筆,既方便點檢人員查看,又能在設備出現故障時,有效降低處理難度。
在傳動設備改造方面,任啟亮對活動基體設備多級傳動進行了大膽優化,設備消耗從原來每年15臺減速機及電機,一下子降至零,設備運行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其中,軋機精度恢復是整個改造工程的關鍵環節,經過任啟亮夜以繼日的精心改造,工藝換模后的一支調合率得到顯著改善,負差率提升了0.6%。這些創新成果相互協同、綜合發力,使得該廠的大型生產線機械設備故障率從3.21%降至1.85%,為產品的高效率軋制筑牢了堅實根基。
在技術領域,任啟亮多年來精心撰寫軋線設備本質化安全改造方案,獨自完成60余份設計圖紙,為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打下了堅實基礎。由他牽頭實施的“BD設備改造”“TM設備改造”項目,使該廠的年停機時間足足減少了6984分鐘,創造經濟效益高達1794.24萬元。近年來,從塑燒板除塵項目到水霧封塵項目,再到產線設備改造升級,該廠產線上的每一項創新改善,都凝結著他和同事們的心血與汗水。
任啟亮深知,職工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他主動化身職工的“知心人”,常常深入班組,與職工們促膝長談,耐心傾聽他們的煩惱與困惑。當有職工因工作調整對新崗位感到不適應時,他會主動給予指導,幫助職工快速掌握新技能,適應新環境;當有職工在生活上遭遇困難時,他總是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為職工排憂解難。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該廠職工團隊的凝聚力不斷增強。
《中國冶金報》(2025年07月23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