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制造賬本”,深挖降本增效潛力
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重慶鋼鐵制造管理部積極踐行“算賬經營”核心理念,堅持以生產優化為中心,全力推進算賬經營入基層。通過充分激發基層創新活力,鼓勵一線員工立足崗位開展小改小革,聚焦設備管理和儀器維護環節、儀器定期巡檢與預防性維護環節,實現設備運行效率與可靠性雙提升,將“精打細算”貫穿于生產全流程,在鋼鐵洪流中鍛造出降本增效的“硬核實力”。
原料檢測車間:
破解“漏”與“蝕”的題,省下8.19萬
火車自動取樣機接料斗每次作業撒漏約1公斤煤炭,這一被視作“行業通病”的頑疾,在原料檢測車間技術團隊眼中卻是亟待攻克的技術堡壘。為揪出撒漏根源,原料取樣質檢班班長楊林率隊對設備開展長時間“貼身觀察”,最終鎖定三大癥結:含水腐蝕性煤炭對普通鋼材的持續侵蝕、料流黏結導致接料斗生銹、敞開式設計造成煤炭外溢。
針對這些問題,技術團隊大膽創新。他們采用不銹鋼板焊接成長方體導流罩,有效防止料流撒出;在接料斗內部鋪設高分子導料板,利用其摩擦系數小的特性,極大降低煤炭黏結堵塞概率。
經過近一個月的反復驗證,接料斗撒料問題被徹底解決。這一技術革新帶來顯著的長效降本效益,每年可節約燃煤成本8.19萬元,相當于每日從“漏料斗”中挽回224元。不僅如此,班組清理撒料的勞動強度下降40%,設備維護成本也大幅降低,為企業生產運營帶來持續正向影響。
化學檢測車間:
算清“換”與“修”的賬,省下10萬元
X熒光分析儀又“罷工”跳電,礦石輔料分析被迫中斷。維修小組組長羅明輝立即帶隊“會診”,發現故障根源竟是一臺服役16年的穩壓器,輸出電壓降至190V,遠低于設備所需的220V。若采購新穩壓器,不僅價格高昂,且供貨周期長,無論算成本還是時間賬都不劃算。
“算賬經營不能只看采購發票,停產損失和自主維修潛力更要算!”羅明輝果斷拍板自行維修。他帶領組員反復研究,反復“把脈”后,大膽決定更換核心電容。僅花費360元購入12組電容,“老伙計”經過一番精密“手術”,輸出電壓最終穩定在219V,設備順利恢復運行,維修成本僅是新購的零頭。這筆賬,算得值!
“其他地方會不會也有類似隱患?”算賬思維讓他們看得更遠。于是小組成員對車間21臺同類型設備展開全面檢查。果不其然,共計7臺設備存在電壓不穩問題。羅明輝迅速帶隊自主更換78組電容,讓這些“老伙計”性能重回出廠水平,直接節省新設備采購費用近10萬元。
物理檢測車間:
攻克“報廢”與“再生”難,省下2.2萬
物理檢測車間的四臺拉床V型鉗口是夏比沖擊試驗“命門”部件。但高頻使用使其磨損極快,每兩月需更換一套,年耗資3.6萬元,且磨損嚴重期間還會導致試樣數據偏差、效率低下等問題。車間設備檢修小組決心打破“換新即廢”模式,向“技術自主化”要效益,錨定“循環再生”目標,對報廢鉗口座開展技術攻堅。他們利用工具銑床再生加工,通過精密銑削恢復精度,創新采用廢舊墊片補償厚度,并加工消氣槽提升穩定性,最終使再生鉗口垂直度達0.1mm,達到使用要求。
此次技術突破成果顯著:單套修復成本降至110元,僅為新購的7.3%,年省2.2萬余元;修復周期從外委加工3個月縮至自主維修2小時,大幅度提升了修復效率,同時,沖擊試樣加工合格率達到100%。(楊長富、楊呂、張曼琳、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