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禹
在鋼鐵行業深度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鋼企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技術裝備的現代化,還需要踐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為此,成都冶金實驗廠(成實鋼鐵)投資180萬元為該公司行車工安裝4部專用電梯,將42.5米高空通勤時間從6分鐘縮短至1分鐘。這看似簡單的改進,實則折射出這家傳統制造業企業在轉型發展中將員工需求放在心上的責任擔當。
高空作業的“垂直挑戰”
“以前在老廠區,每天光爬樓梯就要花費近1個小時,背著十幾斤重的工具包,在高溫、粉塵的環境下攀爬,還沒開始干活就累得夠嗆。”成實鋼鐵的李師傅回憶起過去的工作狀態,不禁搖頭苦笑。作為鋼鐵生產流程上的“高空守護者”,行車工的工作環境特殊,傳統的爬梯通勤不僅耗費體力,還存在安全隱患。據相關統計,一名行車工每天至少要在42.5米的高度往返4次,單次攀爬耗時約6分鐘,遇到設備檢修的情況,往返次數還要翻倍。數百級陡峭狹窄的臺階,加上隨身攜帶的安全帽、檢修扳手、通信設備等裝備,讓該公司行車工的“上班路”成了“體力戰”,高強度的體能消耗會直接影響作業狀態,甚至會埋下安全隱患。
180萬元的精準投入
問題即導向,需求即方向。成實鋼鐵管理層在新廠區規劃階段就考慮到這一痛點,果斷投入180萬元專項資金,一次性規劃建設4部行車工專屬電梯。“我們不能讓技術工人因為通勤問題影響工作效率、削弱安全保障。”成實鋼鐵安全環保部部長燕金龍表示。
從方案設計到設備選型、從安全配置到運行維護,成實鋼鐵多次組織技術人員、行車工代表召開專題研討會,反復論證電梯載重、運行速度、覆蓋區域、安全防護等技術參數。該公司最終投用的4部電梯均采用工業級防爆設計,可耐受高溫、粉塵等復雜環境,配備雙重制動系統、應急通話裝置和實時監控設備,實現了安全性與實用性的統一。
效率提升的示范效應
180萬元的投入,換來的是該公司員工工作效率的顯著提升和安全保障的全面升級。“現在上下樓輕輕松松,6分鐘的爬梯時間縮短到1分鐘,電梯里還裝了通風扇和照明,哪怕加班到深夜,上下樓也又安全又舒心。而且4部電梯分別覆蓋不同作業區域,我們不用繞路,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該公司行車工班組組長王師傅介紹說,自新廠區正式投產,車間電梯投入使用以來,班組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以往因爬梯導致的疲勞作業、遲到等問題徹底消失,就連新入職的年輕員工,也紛紛稱贊公司的貼心保障。
這一舉措還在行業內產生了示范效應,成實鋼鐵的做法被稱為“小投入、大民生”的典型案例。成實鋼鐵總經理周志梭坦言,為行車工專屬設置電梯,不僅是對安全生產的堅守,還是對“讓每一位員工有尊嚴、有保障地工作”的踐行,是企業與員工“同呼吸、共成長”的必然選擇。
據了解,成實鋼鐵在新廠區建設中還配套建設了車間空調系統、30秒飲水圈直飲水系統等人性化設施,為企業發展贏得了人心,凝聚了力量。
該公司的實踐表明,傳統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不僅要在技術工藝上求突破,還要在細節上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小投入解決大問題、精準投入產生大效益,關鍵在于找到企業痛點精準發力。如今,成實鋼鐵的4部電梯每天平穩運行于42.5米的高空與地面之間,在改變行車工工作方式的同時,為鋼鐵行業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徑。未來,成實鋼鐵將繼續把員工需求作為企業決策的重要考量,在生產優質鋼材的同時,打造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為行業轉型發展樹立標桿。
《中國冶金報》(2025年10月14日 03版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