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鋼鐵制造管理部物理檢測車間維修組以“算賬經營”的務實思維,將每一次檢修、每一項改造,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效益。他們敢啃“硬骨頭”,不迷信“新購”、善用“舊件”,用一串串亮眼的數據交出降本增效的完美“答卷”。
五天攻堅:5000元預算壓至430元
“這些數字根本分不清是1還是2!”加工班班長向小東的焦急,引出了氣動打標機的“身份危機”——試樣標識模糊,嚴重影響檢驗進度。“給我們五天,一定讓它清清楚楚!”點檢員羅勇接下任務,拒絕購置新設備,大膽提出自主改造,經過團隊討論,最終決定利用閑置的激光打字機,他們自主設計裝夾方案;利用舊電磁鐵與特種膠水自制裝置,重寫激光打字程序,最終通過自主改造,僅花費430元便完成升級,不僅試樣清晰度大幅提升、質量風險降低,更是節約了5000元的定制新裝置采購費用。
五小時接力:4475元備件費“零支出”
四臺服役十年的沖擊缺口拉床接連“罷工”:兩臺因精度丟失報廢,兩臺因電機、油泵故障停機。“等新備件至少要半個月!”加工班長吳印心急如焚。維修組沒有坐等,而是把目光轉向“退役”設備:“整體報廢不等于所有零件都報廢。”他們小心拆解兩臺報廢拉床,取出完好的升降電機與油泵,清洗調試后重新裝配。僅五小時,“零件接力”讓設備恢復運轉,不僅避免了因停機造成的生產延誤,同時還節約新備件采購費4475元。
三小時搶修:化解“斷軸危機”,守住百萬物流單
今年5月以來,船板試樣加工量增加近三倍。生產高峰期間,加工鋸床的活塞桿突然斷裂,三百多件試樣待加工,一旦延誤,將直接影響產品物流周轉。維修組迎難而上,拆缸、焊接、車削、打磨、攻絲……他們憑借手藝“重塑”活塞桿,避免了高價的新設備采購,也杜絕了因采購周期和兼容性問題對生產的影響。重新組裝測試后,設備恢復正常。三小時高強度的搶修,為物流訂單爭取到寶貴時間。
截至9月,物理檢測車間維修組累計處理故障173次,完成小改小革26項,自主維修251次,節約外委工時費用共計9.485萬元。他們用“算得細、做得實”推動降本增效,不僅為車間創造“隱形利潤”,更強有力的支持了設備穩定運行。(張曼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