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軒
在山東日照,一卷卷鋼材正通過歐冶智慧交易平臺走向全國。作為中國寶武第二營銷渠道,歐冶云商依托數字化平臺與生態協同能力,持續加強供應鏈渠道建設,積極開拓市場邊界,書寫了渠道能力躍升與市場活力迸發的新篇章。
2024年,歐冶云商與山鋼日照共同開啟銷售模式革新之旅,將傳統線下交易搬上云端,先后拓展了現貨直營、現貨商城結算等多種業務模式,通過打包銷售結合單件銷售,形成平臺化交易綜合解決方案。
當鋼廠的倉儲動態與終端需求在云端實時碰撞時,歐冶云商的智能算法便開始悄然發力:自動匹配供需、優化物流路徑、預判庫存波動……平臺的力量遠不止于此。
2025年,山鋼日照IMC(智能管理中心)系統上線后,通過智慧交易平臺,鋼廠、平臺與終端客戶實現全鏈條貫通:現貨資源自動投放,現貨成交量同比增長45%;客戶輕點屏幕即可預覽質保書、追蹤物流軌跡;提貨周期縮減至歷史最短水平,讓849家終端客戶都能享受到“指尖下單、全程可視”的采購體驗。利用歐冶云商的平臺服務能力,鋼鐵交易正從繁瑣走向簡便。
山鋼日照中厚板廠區域工程師王成龍直言:“山鋼日照與歐冶系統采購平臺的合作形成了‘互聯網+’的采購新模式,將生產、采購和財務業務進行扁平化管理,實現了從傳統采購向云端采購的轉變。生態協同供應鏈聯合體優勢互補。”
供應鏈服務的終極戰場,往往藏在三線城市的工廠車間。為提升供應鏈集成服務能力,歐冶云商優化營銷渠道網絡布局,與社會加工企業組建供應鏈聯合體,通過對接鋼廠銷售管道,深挖區域市場渠道,為終端中小客戶做好從鋼材采購、加工到成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服務。
在湖北荊州、宜昌,歐冶云商華中團隊發揮“鐵腳板”精神,穿梭于終端工廠之間。他們帶著平臺沉淀的銷售數據及物流流向數據,分析鎖定了10家意向客戶,并逐一拜訪次終端客戶,用“供應鏈聯合體”模式破解采購痛點難點。然而,三線城市對互聯網平臺采購接受度不高,采購圈子固化,該團隊成員遭遇了一次又一次拒絕。
“有產業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機會。”秉持著這個想法,該團隊“叩開”了湖北宜昌宜都某廠的“大門”。該廠一貫采用的采購模式是貨到驗貨后見票付款,與歐冶云商的銷售模式存在差異。于是,雙方通過供應鏈聯合體模式,由歐冶云商聯合本地加工企業,實現平臺交易與線下交付無縫銜接。
賣貨在平臺,功夫在線下。為了滿足客戶“低庫存、快響應”的需求,業務經理化身列車調度員,實時跟蹤加工、物流每一個環節,確保交付的時效性與準確性,成功贏得了客戶的信任。
數月間,歐冶云商團隊走訪了荊州、宜昌等地近40家次終端客戶,成功與其中2/3的客戶達成合作。歐冶云商的生態協同模式正從“試驗田”邁向“豐收地”。
從智慧交易平臺的云端賦能,到三線城市的“鐵腳板”突圍,歐冶云商始終以客戶為核心深耕供應鏈服務。未來,這支中國寶武的“第二營銷艦隊”將繼續深耕數智化與生態協同,以更全方位的服務、更前沿的數字科技應用,促進鋼鐵產成品供應鏈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
《中國冶金報》(2025年04月17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