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鋼鐵公司煉鐵事業部聚焦無組織排放治理痛點,系統規劃、分步實施,全力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取得新成效。近期,成功將區域內73個直接卸灰點位全部改造為除塵抽吸裝置裝車卸灰模式,徹底告別了傳統高粉塵排放的作業方式。
粉塵無組織排放,尤其是卸灰環節的管控,是焦化、燒結等區域環保達標的重點和難點。傳統的直接卸灰或加濕攪拌機放灰方式,在放灰、轉運過程中極易產生揚塵,造成二次污染,難以滿足超低排放要求。
原加濕攪拌機的拆除、新排灰管道的安裝、吸排車專用接口安裝、負壓收集系統調試、助推裝置安裝......一場系統性除塵排放治理工作在煉鐵事業部展開。
這場覆蓋廣、點位多、任務重的攻堅戰,考驗著煉鐵事業部的組織力,更錘煉著每一位參戰員工的意志力。
方案對接、施工協調、安全監管、進度跟蹤……電話不斷、腳步不停,面對車間多達20個點位同時改造的繁重任務,供料車間環保管理員董汀西像個高速旋轉的“陀螺”,常常深夜還在現場協調解決問題。
“那段時間,感覺吃飯睡覺都在想著點位改造的事,生怕哪個環節掉鏈子。”董汀西回憶說。但正是這種高度的責任感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支撐著他和團隊成員們頂住了壓力,確保了供料車間所有點位改造按時優質完成。
干熄焦工藝除塵輸灰抽吸裝置裝車改造后,操作中發現吸排車在運行過程中放灰仍然較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技術團隊通過對標、改型(卸灰閥安裝、彎頭改進)、測試等一系列嘗試,最終吸滿一車的除塵放灰時間較原來縮短50分鐘左右,極大地提高了放灰效率。
“以前路過卸灰點都要捂著鼻子跑,現在采用吸排方式,連呼吸都順暢了!”現場員工切身感受到了變化。
隨著改造全面完成并投入運行,煉鐵事業部粉塵治理迎來嶄新局面:所有73個點位排放指標均達到國家超低排放標準,為公司環保創A提供了有力支撐。
“看著監測數據一天天變好,現場的揚塵一點點消失,累也值得!”
安全環保室相關負責人王莉敏看著改造后的現場,疲憊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趙春 羅敏 廖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