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享受國慶中秋長假、與家人團聚的時刻,方大萍安鋼鐵的生產一線卻是一番緊張而有序的景象。數千名員工默默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以鋼鐵般的意志和火熱的干勁,保障著生產的穩定順行,用辛勤與汗水詮釋著屬于勞動者的“國慶紅”。
10月1日晚班,萍鄉市首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湘東軋鋼廠的朱增玲提前來到高線生產現場。他仔細巡視整條生產線,查看坯料庫存,檢查設備運行狀況,核對上一班的質量記錄,不放過任何一處異常。在進班會上,他特別強調:“必須確保生產安全順暢,軋制直徑12mm盤螺班產不能低于800噸,整機時要重點關注粗中軋的料型、導衛和接手。”在他和橫班的共同努力下,整個晚班生產井然有序。
清晨,湘東煉鐵廠高爐車間主任孫先科如常出現在主控室,開啟節日里忙碌而平凡的一天。他緊盯屏幕上爐溫、風壓等關鍵數據,向工友強調:“高爐24小時不能停,國慶期間更要穩住參數,不能有半點馬虎。”隨后,他戴上安全帽走進現場,仔細檢查爐體密封與管道閥門,嚴防“跑冒滴漏”。他的身影穿梭在車間各處,以堅守詮釋責任,用行動守護高爐的穩定順行。
清晨5:30,安源煉鐵廠4號高爐爐長徐海敏踏上高爐平臺,逐一檢查風口、確認爐溫趨勢、核對晚班數據。對講機里傳來各崗點的匯報聲,與設備運行的轟鳴交織成一首勞動的晨曲。站在溝槽邊,1500℃的鐵水裹挾熱浪撲面而來。“高爐無休,我亦堅守。”這句話在煉鐵人心中重逾千斤。副工長舉著取樣勺喊道:“鐵水物理熱達標,渣鐵流動性良好!”熊熊爐火與奔涌的鐵水,正是他們獻給祖國最赤誠的生日禮物。
10月1日白班,物流運輸部湘東生產區,鐵水罐維修班班長文永峰對故障鐵水車進行檢查。他手持扳手,對車輪、車軸、軸承等部件快速進行拆解,對損壞的油缸、油管、液壓站閥門等進行更換,從零部件清潔、尺寸校準到組裝調試,每一步都細致入微。“鐵水車是鐵水調運過程中的重要設備,多一分細心,就少一分風險。把好設備運行每一道質量關,是我的職責。”
迎著晨光,安源軋鋼廠工藝技術員胡新杰走上生產線,開始每日的工藝質量巡檢。他的目光掃過每一處細節——控制屏幕上跳動的數據、冷卻水噴淋的均勻度、鋼材表面的色澤與紋理。他時而傾聽軋機運轉的聲音,時而用手電查看軋件表面,時而用游標卡尺測量軋件尺寸。“胡工,國慶加班呢?”有工友大聲招呼。他笑著回應:“國慶在崗,我和你們一起!”簡短的話語,消散在熱浪中。他看著鋼坯在眼前化作一條條“火龍”在輥道上前行,那熾烈的紅色,與廠房外懸掛的國旗,交相輝映。
在動力廠,2024年度公司勞模、動力廠生產科科長周成霖一來到崗位上,就打開電腦認真查看報表,了解全廠發電機組運行狀況。在35MW發電站主控室,他叮囑集控運行工:“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讓發電機組滿負荷運行,盡可能地多發電、發好電。”他指出,2025年以來,動力廠發電量持續攀升,月度日均發電量已連續五個月刷新歷史紀錄。“當前鋼鐵行業回暖,企業用能需求加大,我們要錨定日均發電量305萬度以上目標,進一步挖掘內部潛力,爭當降本增效排頭兵。”
10月1日中班,湘東煉鋼廠連鑄1#機座臺上,機長鄧兵早早到崗,為開澆做準備。供水、儀表、水壓、氮氣壓力、電機電流……一切正常。隨著大包回轉臺上鋼水,他立即帶領中澆工開澆,精準控制結晶器液面,穩定拉速。每澆一爐鋼,他都密切關注鋼水溫度與生產進度,與轉爐值班長協調爐機配比。一個班下來,他不知在平臺上往返多少次,汗水浸透工裝,腳步丈量著對連鑄機的每一寸責任。當最后一爐鋼水順利澆鑄,鋼坯整齊排列在冷床上,鄧兵的臉上終于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安源煉鋼廠3#連鑄機大包平臺,大包工劉德祥全神貫注地測量中包溫度。他一手擋臉抵御高溫,一手穩穩持槍測溫。顯示器顯示1535℃,他迅速記錄,隨后測試大包斷電關包,檢查三聯滑系統運行。每一個動作都精準無誤,每一個環節都嚴謹細致。大包澆畢,他又迅速操作機械手臂,卸套管、裝油缸……一系列動作嫻熟利落。火紅的鋼水炙烤著他黝黑的臉龐,而那堅毅的眼神中,是三十年來不變的果敢與擔當。
在制氧廠,工人們以崗位為陣地,守護著氧氣的穩定供應。“節日期間保障供氧安全,是我們的重要責任。”主控室內,員工緊盯屏幕數據,精心操作,確保氧氣產量穩定、純度達標;廠房內巡檢線上,員工細致檢查設備溫度和壓力是否正常,杜絕安全隱患。對于他們而言,生產的連續性關乎公司經濟效益,一刻也不能中斷。
檢測部產品檢驗班班長彭鳳,國慶節依然準時出現在安源生產區成品庫區。她走走停停,專注巡視,時而檢查表面質量,核對標牌;時而拿起量具,精準測量尺寸。從光譜分析到機械性能檢測,從金相檢驗到成品抽查,她深知手中“尺子”的分量——衡量不僅是產品合格與否,更是企業的信譽。“生產節奏可以調整,質量標準絕不能打折扣。”沒有豪言壯語,只有最樸實的行動。
不管是在生產現場,還是在智能管控中心內,公司生產指揮中心的調度員們24小時輪班堅守。他們時刻關注屏幕上各項參數的變化,精準協調冶煉、軋鋼、原料與成品運輸等各環節,確保鐵水從高爐到軋機銜接順暢。他們不僅要確保生產順行,還要應對突發狀況,及時快速協調處理,是節日生產平穩運行的“中樞神經”。
在建材配送公司鋼筋加工廠房內,沒有節日的松弛,只有設備的轟鳴與工人忙碌的身影。數控彎曲機前,員工穩穩操作,顯示屏參數跳動,堅硬的鋼筋依訂單要求彎折成形。“客戶訂單就是命令”,每一件成品都承載著責任。鋼筋鐵骨的鏗鏘節奏,正是對共和國華誕最深沉有力的獻禮。
與此同時,方大萍安鋼鐵營銷戰線的員工放假卻不停工,保證原料供應和產品正常發運;安全戰線的員工,24小時輪流監護,排查安全隱患,守護生產安全;還有一群默默奉獻的食堂后勤人員,精心為一線員工烹制熱乎可口的飯菜;值守的保衛人員,時刻維護廠區秩序;駐外交流員工,更是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光,毅然堅守崗位,完成公司交付的任務。他們雖不直接面對鋼花鐵水,但他們的付出同樣溫暖而有力。
國慶期間,方大萍安鋼鐵數千名員工用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奉獻,繪就了一幅“鋼鐵國慶紅”的生動畫卷。從高爐到軋線,從調度到后勤,每一位員工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以實際行動向祖國獻上最深情的祝福。他們是節日里最動人的風景,更是企業高質量發展最堅實的基石。(李婀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