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柳鋼煉鐵總廠,曾經“白煙”繚繞的煙囪如今澄凈如洗,空氣中細微的粉塵感也悄然褪去。筆者在這里親眼見證一線工人用話語和神情生動勾勒出柳鋼綠色轉型的輪廓——從環冷廢氣中“摳”出真金白銀,到脫硝系統如“鋼鐵肺葉”般高效凈化,再到料場棚化鎖住粉塵,每一項改造都不僅是冰冷的設備升級,還是算清了“環保賬”與“發展賬”,并使之深度融合。柳鋼人正用行動證明,傳統鋼鐵工業的綠色嬗變,不僅能擦亮天空,還能為未來發展注入持久動力。這片廠房內升騰的,不再是刺鼻的煙塵,而是向綠而行的堅定決心與盎然生機。
本報記者 閻翔 通訊員 崔敬國 劉健 管振威
6月10日上午,筆者走進柳鋼煉鐵總廠,只見燒結環冷廢氣余熱利用項目現場一片繁忙。二燒車間燒結班班長劉玉富和綜合管理員韋世泉正拿著圖紙,與施工方代表仔細對照、梳理工程量清單。
“項目已經到了最后沖刺階段啦!投用后每月可以撿回來300萬元的真金白銀!”他指著圖紙告訴筆者,作為鐵前生產的“能耗大戶”,燒結工序占了該廠總能耗的20%。“每生產1噸燒結礦,就有10公斤標煤的熱量消散在空氣中,尤其是燒結環冷機中后段廢氣量大、攜帶熱源多,這樣白白排放掉著實可惜。這簡直就像‘錢包’在露天撒錢一樣。”他形象的比喻道。
一旁的綜合管理員韋世泉,正抬頭指向環冷機上方呼呼作響的排氣口。“現在趁著天氣涼爽,施工現場所有人都正全力以赴,推進各標段收尾調試與消缺工作。”他興奮地介紹,等項目一完工,這些被“放跑”的“熱浪”不僅能高效轉化成寶貴的電能,還能讓燒結工序的碳排放指標“瘦身”一大圈。
隨后,筆者環顧柳鋼煉鐵總廠3號360平方米燒結區,高聳的煙囪靜悄悄的,幾乎看不見一絲煙氣。原來,這里的燒結煙氣SCR脫硝系統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凈化回收,有效凈化了廠區空氣。廠區微型空氣質量監測站的數據正悄悄講述著這里的變化:空氣清爽了,大面積的綠植也舒枝展葉,煥發出勃勃生機。聊起這一點,該總廠環保車間副主任郭凌華更是贊不絕口:“以前啊,灰塵像層被單子壓著,想種活點綠植有點難。現在好了,這臺‘凈化器’可成了寶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統統被它吸進去,吐出來的便是干凈的空氣。項目投用后,粉塵污染排放減少了,環保指標也是蹭蹭往上升!”
環顧煉鐵總廠,從環冷機廢氣里“淘”出熱力發電的“金疙瘩”,到脫硝系統“凈肺手術”換來澄澈藍天,柳鋼人掰著手指頭精算的這本“環保賬”,每一筆都清晰地記錄著其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這不僅是賬本上的數字,還是企業向綠而行、步履鏗鏘的堅定足跡。
筆者從煉鐵總廠生產技術室獲悉,今年初以來,柳鋼煉鐵總廠穩步推進燒結無組織超低排放改造、料場棚化項目、燒結環冷廢氣余熱利用、煉鐵廠除塵系統改造工程、煉鐵廠熱風爐煙氣脫硫改造工程等項目。6月初,該總廠燒結無組織超低排放改造已基本完工,煉鐵熱風爐煙氣脫硫改造工程也已完成熱調試。
《中國冶金報》(2025年07月09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