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大九鋼煉鐵廠的生產車間里,文雨豪每天戴著安全帽認真巡檢設備。這位退役軍人保持著部隊的優良作風,在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
雖然在設備檢維修一線有四個年頭,但是文雨豪身上總有股“不服輸”的勁。煉鐵廠新區燒結熱風風機改造,高溫作業環境像個密不透風的“烤爐”,熱浪裹著粉塵撲面而來。“里面溫度太高,等降溫了再弄吧!”同事扯著嗓子勸他。文雨豪抹了把臉上的汗,工裝后背早已結出白花花的鹽漬。“生產線等不起,咱們軍人哪有怕熱的?”他蹲在滾燙的設備旁,指尖被燙得發紅也沒停,反復校準葉片角度、調整風壓參數。最終,改造后的設備使點火爐溫度提升了30℃左右,燒結礦質量顯著改善——這是他用軍人的“硬作風”啃下的硬骨頭。
“軍裝脫了,本色不能丟。”他第一時間加入該公司民兵隊伍,2024、2025年兩次武裝部集訓中,創新“四會”教練法,把部隊經驗轉化為訓練實效,成了戰友們眼中的“武教頭”。2024年7月的搶險救災中,他更是沖鋒在前。50斤重的沙袋扛在肩上,他邁著的穩健步子,一趟接一趟往堤壩上送。雨水混著泥漿糊了滿臉,他抹把臉繼續跑,嗓子喊得發啞,卻始終在隊伍最前頭,直到深夜12點險情解除,他才癱坐在泥地里,懷里還抱著個備用沙袋——那是部隊教的習慣:永遠留一手準備。泥水順著褲腳往下淌,他望著穩住的堤壩笑了:“咱當兵的,啥時候都得沖在最前面?!?/p>
在車間,年輕員工們總愛圍著他問“部隊的故事”,他從不講自己的功勛,只說:“軍裝脫了,可肩上的責任沒卸?!彼哪昀铮麪款^完成了8項設備改造,為企業穩定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訓練場的正步鏗鏘,到車間里的扳手叮當,從搶險線的泥水滿身,到集訓場的口令洪亮,文雨豪用日復一日的堅守證明:真正的軍人本色,從不在軍功章的光芒里,而在每一個奮斗的當下。這奮斗的姿態,就是他胸前最亮的勛章。(匡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