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杜笑 報道
2025年4月28日,萬華化學蓬萊10萬噸/天海水淡化項目竣工投產儀式在煙臺市蓬萊區隆重舉行。該項目由北京首鋼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首鋼工程公司”)、蘇伊士環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與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承建,其正式落成不僅標志著我國工業級膜法海水淡化技術躋身世界前列,更是首鋼工程公司技術創新實力的有力彰顯。
投產儀式現場,眾多行業領袖與嘉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輝煌時刻。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副所長張秋豐、煙臺市投資促進中心副主任張剛、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廖增太、北京首鋼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吳禮云、蘇伊士集團全球副總裁Yvan Treal、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王建營等出席了儀式。

萬華蓬萊海水淡化項目位于蓬萊北溝化工產業園,總投資18億元,規劃分三期建設,總規模30萬噸/天,本次竣工投產的是一期10萬噸/天工程,主要供應萬華(蓬萊)新材料低碳產業園生產用水,每年可節約淡水超過3600萬立方米,既緩解了當地淡水短缺問題,又為沿海地區可持續發展樹立了可借鑒案例。首鋼工程公司通過與蘇伊士合作,以全流程BIM設計形式完成全球首個“串級工藝+黑屏操作”海水淡化系統。
該項目采用“進水泵房→斜管沉淀池→雙介質過濾器→兩級反滲透”的串級工藝,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反滲透海水淡化工藝。通過巧妙省略反滲透前后的中間水池,項目在投資與運營成本上實現了大幅降低。據初步估算,相比傳統海淡工藝,建設成本可降低至少3%。在運營成本方面,主要體現在電耗的節省,同等產水規模下,串級工藝裝機功率減少1080kW,年電耗降低約907萬kWh,降幅高達4.5%,若按平均0.7元/kwh計算,每年可節約634.9萬元電費,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串級工藝的核心在于整個系統的智能控制和安全保障,由于減少中間水池做緩沖,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故障都會影響整個系統。首鋼工程公司通過專業水錘模擬分析,將各個系統節點進行多工況模擬,并在薄弱點增加爆破膜、水錘罐等保護措施;同時對控制邏輯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多維度優化測試,確保各單元能夠協同工作,實現高效穩定運行。
除串級工藝革新外,該項目還搭載了全球首個海水淡化“黑屏操作系統”,實現了全廠無人值守運行。這一智慧中樞由首鋼工程公司與蘇伊士集團聯合研究調試,依托高度智能化的控制邏輯,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仍能長期穩定運行。
黑屏操作系統構建起物理工廠與數字智能的深度融合。其核心架構包含數據感知層和算法決策層兩大層級。數據感知層布置了上百個多模態智能傳感終端,構成覆蓋全廠的神經感知網絡。實時監測濁度、SDI、電導率等12項關鍵指標,同時采集關鍵設備和海洋參數的數據,為系統智能決策提供堅實支撐。算法決策層則搭載了各工況下運行模型,包括運行順控邏輯、能效優化引擎、故障診斷系統和設備壽命預測等,能夠實時調整控制設備啟停、調整變頻設備頻率、閥門開度等參數,實現噸水電耗最小化;構建故障知識圖譜,涵蓋上百種異常工況的處置方案,并基于運行時間-壽命模型,精確計算主要設備的剩余壽命與備件更換周期,為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萬華海淡項目作為首鋼工程公司首次實現10萬噸規模海水淡化的全流程BIM設計項目,這不僅規范了設計流程,使用了統一的建模標準,更通過ProjectWise平臺整合了10個專業團隊的模型,實現了全專業模型的高效整合、組裝與碰撞檢查。這一創新設計不僅大幅縮短了整體設計時間50%以上,更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提前發現設計沖突,提高了設計質量,減少返工與后期施工修改,有效節約材料與工程成本。憑借這一卓越的BIM設計成果,首鋼工程公司榮獲了2024年度基礎設施數字化光輝大獎賽“Bentley中國杰出項目獎”以及第六屆冶金建設行業BIM大賽一等獎,充分展示了其在BIM設計領域的領先地位與創新能力。
吳禮云在投產儀式中表示:“首鋼工程公司在海水淡化領域的技術突圍之路,是其20余年技術積淀與創新精神的集中體現。作為我國最早涉足海水淡化技術研發的企業之一,首鋼工程公司不斷突破技術壁壘,構建了涵蓋熱法、膜法、濃鹽水綜合利用的完整技術體系,并在多個大型項目中實現了技術的全方位應用。我們愿與各方深化合作,秉承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理念,攜手打造更多中國方案,共繪人類命運共同體壯美藍圖。”2025年,作為首鋼工程公司的技術創新重塑元年,將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重構技術創新體系,以綠色化筑牢發展根基,以智能化重塑產業形態,以高端化提升價值創造,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國企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