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在精整輥道區域設備檢修期間,劉鐵正通過對講機與吊車操作人員進行溝通。(鞍鋼 供圖)
200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沈陽工業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堅持扎根生產一線、刻苦鉆研技術,踐行“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立足崗位開展創新攻關,解決了煉鋼、連鑄設備在“生產順行、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節能環保”等方面的一系列難題,創造了顯著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他——就是鞍鋼股份煉鋼總廠首席技師劉鐵。
劉鐵研究的RH(真空循環脫氣爐)頂槍鏈條快換技術使檢修時間由8個小時縮短到3個小時,創造了鏈條更換時間的歷史最短紀錄;他研究的在線修補粘貼技術,開創了真空爐建爐以來軟連接設備破損經“修補”依然可繼續生產的先例;他研究的非生產條件下柱塞密封調整及檢測技術,徹底解決了RH建爐10多年來一直困擾生產的“老大難”問題;他研究的氮氣間隔反吹技術徹底根除了RH建爐以來始終存在的頂槍回火燒槍難題,使頂槍使用壽命由原來的4個月延長到現在的2年,創造了國內冶金行業RH頂槍使用壽命最長紀錄;他應用技術手段設計出模擬真空室,不但解除了RH下料系統無法在非生產時測試真空度的困擾,而且使鞍鋼股份煉鋼總廠成為東北地區鋼鐵企業中唯一一個對RH精煉爐下料系統實現氣密性檢測的單位。
2020年以來,鞍鋼股份煉鋼總廠開啟了裝備改造升級的大幕。作為2號RH真空系統提效改造和1號大板坯連鑄機改造工程的項目主要參與人,劉鐵身先士卒、闖關奪隘,破解了改造過程中的眾多難題,并榮獲公司技改工程特等功。他設計的連鑄結晶器智能加渣機填補了行業技術空白,實現連鑄機前無人化操作。2號RH真空系統提效改造后,年降本增效達620萬元,設備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鞍鋼股份鲅魚圈分公司1號RH爐因設備故障無法生產超低碳鋼,德國技術專家沒有找到故障原因,劉鐵被邀請予以協助。他對RH爐運行過程中的各項參數進行詳細分析,并運用先進技術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排查、處理,通過一天半的連續檢測與查找,終于實現了真空爐設備正常運轉。
多年來,劉鐵在鞍鋼范圍內開展煉鋼、連鑄設備,發明專利、創新成果轉化等專項培訓40余次。其中,4人獲得遼寧省創新方法大賽一等獎,3人分獲遼寧省職工職業技能競賽轉爐煉鋼工、連鑄工、爐外精煉工賽項第一名。劉鐵先后被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沈陽工業大學等遼寧省內5所高校聘為客座教授、校外輔導員,參加“工匠進校園”宣講活動10余場,參與者近萬人。劉鐵被全國總工會和科學技術部選派為國家首批高技能人才赴德國培訓,2次登上北京人民大會堂領獎臺,受到國家的表彰。
從事點檢工作18年,劉鐵攻破13項被國外壟斷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創造了真空爐故障診斷最準、故障處理最快、設備開動效率最高的行業紀錄,累計完成技術攻關530余項,為企業創效超1.1億元。他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行業工匠、中央企業“大國工匠”、鞍山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林思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