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工作中的王存志。 (王亞峰 攝)
“環保工作雖然辛苦,但每當看到企業的環境越來越好,我就覺得一切都值了。”這是天津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環保管理科科長王存志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王存志,2022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20年榮獲天津市勞動模范稱號,2023年當選中國工會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2025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他與天津鋼鐵集團的故事,是鋼鐵與綠色交織、個人責任與企業創新交融的贊歌。
他是困境中的破局者。隨著環保標準日益嚴格,天津鋼鐵集團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保挑戰:脫硫脫硝設備老化問題凸顯,排放濃度臨近超標紅線,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環保壓力。關鍵時刻,王存志站了出來。他帶著技術骨干,一頭扎進了設備車間,研究制訂了環保提升改造方案,組織了文丘里錐形段和498塊催化劑更換工作。他帶領團隊日夜奮戰,就像“外科醫生”一樣,對設備進行了一場又一場的“手術”。每場“手術”,王存志都親自上陣,鉆進狹窄的設備內部,檢查每一個細節。有一次,他在設備里一待就是幾個小時,出來時臉上、身上全是灰塵。“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只要能保住廠子的藍天,吃點苦算啥!”王存志說。目前,由王存志牽頭,天津鋼鐵集團對脫硫脫硝運行參數優化,實現了超低排放,排放濃度僅為天津市環保新標桿的1/2,每年節省環保稅330余萬元。與此同時,他憑借開拓創新的精神和鍥而不舍的毅力,對設備改造創新,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5項。
在面對原料場治污設備維保過期、技術資料缺失等難題時,他還帶領團隊開展洗車機和霧炮自主維護工作,摸索并成功解決設備運行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累計完成治污設備自改自修86項,不僅確保霧炮洗車機冬季正常運行,還實現年降本挖潛130余萬元,同時,使無組織平臺數據達到A級企業標準要求。
他堅持把“環保”做到極致。同事們都評價王存志,是個特別細心的人。“環保工作,一點馬虎都不能有。”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2022年,他牽頭搞精細化管理。廠里的每個角落、每一臺設備,他都帶著人挨個排查。“有一次,我們到一個轉運站檢查,發現一處產塵點位的抑塵裝置有點松動。王科長二話不說,擼起袖子直接爬了上去,一點一點地把裝置固定好。”王存志的同事如是回憶道。“別小看這一個小松動,要是不管它,粉塵跑出來,污染環境不說,還會影響工人的健康哩!”王存志緊接著回應道。據他的同事介紹,在王存志的帶領下,廠里的環保工作越來越細致。2024年,他們完成了151項環保提升項目,廠里的環境越來越干凈整潔了。“大家都說王科長來了以后,咱們廠都變了個樣!”其同事向筆者興奮地說。
這兩年,王存志還一直琢磨著為企業節能減排做貢獻。2023年,他開始推行“低碳節能富氫燒結技術”。“用焦爐煤氣替代一部分傳統燃料,這樣能少排不少二氧化碳。可這技術難度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出危險。”王存志說。可他沒打退堂鼓,有想法就付諸行動。之后的日子里,他帶著團隊反復試驗,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萬無一失。項目投產后,不僅年創效益130余萬元,還減少了近300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為天津市鋼鐵工業的綠色轉型做出了重要貢獻。
王存志不僅注重技術改造和管理提升,還致力于打造環保示范站點。他希望通過這些示范站點,為整個行業樹立標桿,推動公司環保工作全面升級。2024年,他將目光投向了天津鋼鐵集團的1號原料站。這是一個雙線輸送干熄焦的站點,干熄焦物料特性影響下,環境治理水平提升難度極大。他多次深入現場調研,與崗位和施工人員反復討論改造方案。改造過程中,他親自指揮,每一個細節都親自把關。有一次,在安裝除塵罩時,他發現安裝位置不夠精準,會影響除塵效果,便立即叫停施工,親自調整安裝位置,直到達到最佳效果。經過1個月的努力,改造完成后,1號原料站變得干凈整潔,粉塵沒了,環境好了。如今,1號原料站已經成為天津鋼鐵集團的環保示范站點,吸引了眾多同行前來參觀學習。
“我會繼續堅守在這個崗位上,為鋼鐵行業的綠色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他最后說。(魏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