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樊三彩 報道
特約通訊員 藍義高 攝影
“數字化轉型是鋼鐵行業破局變革的關鍵,它可以帶來業務、組織、技術3方面的創新變革。”8月7日,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麥肯錫全球金屬及礦業產業聯席主席艾家瑞(Karel Eloot)在其題為《加速人工智能引擎,鍛造鋼鐵數字基因》的主題演講中表示。

圖為艾家瑞
艾家瑞結合全球“燈塔工廠”企業的實踐案例,為我們進一步推進鋼鐵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思路。他談到,由世界經濟論壇牽頭并聯合麥肯錫公司共同成立的全球燈塔網絡倡議著力樹立全球制造業的卓越標桿。當前,全球共有189座“燈塔工廠”,25個“可持續燈塔”,其中,中國的“燈塔工廠”有79座。就鋼鐵行業而言,全球共有8座“燈塔工廠”,1個“可持續燈塔”,其中,中國鋼鐵行業的“燈塔工廠”有3座。“燈塔工廠可以在五個類別中獲得認證:生產率、供應鏈彈性、以客戶為中心、可持續性、人才培養。”他表示。
我們可以從“燈塔工廠”的實踐中獲得哪些發展思路?艾家瑞認為,主要包含五大方面。
一是以業務為驅動,進行端到端價值流重塑。“在數字化方面,企業不可能自己完成所有任務,應加強與供應鏈及整個生態系統的合作,共同釋放價值潛能。”艾家瑞特別肯定道,中國在搭建不同的生態系統方面條件優越、成績突出。
他介紹,當前,鋼鐵行業“燈塔工廠”的價值創造已經從生產運營拓寬到全價值鏈,技術的介入正使得企業從不同環節獲益。例如,基于AI數字引擎,可高效助力采購部門精準捕捉市場動態、優化品類管理及物流網絡。在銷售方面,借助AI工具進行銷售數據分析,可實現幫助推薦產品和最適合的客戶,讓銷售人員將時間更多投入到重點客戶。“我們的相關案例研究顯示,AI可以幫助企業實現35%的年度銷售渠道增長。”他補充道。
二是聚焦企業多基地,進行規模化部署。當前,對很多企業而言,數字創新的難點不再是試點成功與否,而是“規模化瓶頸”——即初期試點的成功難以進行規模化復制與推廣。“而‘燈塔工廠”是破局的最佳方案,燈塔工廠能在6個月內快速部署并推廣技術解決方案,因為它并非從零構建,而是基于先行者經過驗證、共享的解決方案,根據不同運營場景進行定制化處理后來實現。”艾家瑞說道,而實現這一點的基礎,正是在于“燈塔工廠”擁有統一且完善的數字化基礎設施。
“因此,構建可跨流程部署與可多基地復制的統一基礎設施,是加速創新落地并縮短投資回報周期的關鍵。”艾家瑞指出。
三是緊跟趨勢,快速部署前沿技術應用。“AI應用能夠幫助企業在行業中成長為領導者。”艾家瑞說道。
根據麥肯錫的觀察,自2018年以來,不同批次“燈塔工廠”項目中前五大用例的比例在逐步提升,從2018年的16%上升至目前的79%,其中在最近一批項目中,生成式AI占了額外的10%。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應用正實現從一線到決策中樞的進化躍遷。
可否拒絕使用AI工具?艾家瑞認為,如果沒有AI工具,企業的運營效率會大打折扣。設備等資產管理是最初的應用領域,未來,AI還將在資源、質量和人員等管理方面發揮較大作用。
四是重塑人才技能,并推動深層組織變革。企業人員在現實中有3種互動方式,即人與人、人與機、機器對機器,“燈塔工廠”可從這3個方面重塑員工、數據和設備的協作方式。艾家瑞分享道:“從2020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采用AI工具進行人員管理,且AI在一線工作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大部分是業績管理。”
“我們看到一個明顯的躍遷,AI已經將以前的人工操作轉變為智能監管。如果說,此前專家的生產力是普通員工的1倍,那AI的使用特別是生成式AI的使用,可以實現1.2倍的生產力;AI智能體的應用,也使得跨職能工作的生產力提高1倍~2倍。”艾家瑞表示,與此同時,管理人員也可以更多地使用AI進行人員培訓。更重要的是,AI的使用還確保安全生產。
不過,他提醒道,需要更多關注監管AI智能體的人。雖然目前仍處于早期階段,一個人只需監管幾個智能體,但未來可能出現一個人管理數十個智能體的情況。
五是利用數字化技術驅動可持續發展。“數字化技術可為企業業務發展帶來很多機遇,特別是將AI等先進科技應用在循環經濟和降碳中可獲得較大收益。”艾家瑞說道。
他舉例道,在計劃排程方面,通過更好的預測減少了過度生產、物流運輸造成的碳排放,降幅可達35%;通過人工智能模型跟蹤并削減能源使用,可以減少90%的范圍1和范圍2排放;通過智能數據平臺支持綠色認證和全球銷售,可以拓展海外綠色鋼材市場;借助人工智能還可實現個性化定制綠色低碳排放鋼,確保按時交付綠色鋼材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