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4月11日,《中國冶金報》冶金文苑微信公眾號推出了一篇別開生面的新媒體作品——《立破之間看鋼企|當鋼鐵有了旋律:在3家“燈塔工廠”,借助AI聆聽未來》(掃描右側二維碼即可觀看作品)。該作品以AI(人工智能)技術為橋梁,將來自一家鋼鐵行業的“燈塔工廠”——首鋼股份冷軋公司里機器運作的聲音作為靈感來源,制作出一組充滿未來感的音樂作品,讓冷冽的鋼鐵煥發出藝術的溫度。
就像穩定的節奏能讓散亂的音符變成動聽的旋律一樣,科學的管理也能讓分散的技術要素實現有序的協作。在榮獲“燈塔工廠”這一全球智能制造最高榮譽之前,首鋼冷軋早已開啟了一場靜水流深的管理革命。本期就帶領讀者深入首鋼冷軋,探尋這家企業是如何在“立”與“破”之間,以管理升級點亮“燈塔”之光的。
本報記者 呂曉崑 通訊員 孫建華
第1季度,酸軋作業區優化調整工藝措施,經濟效益貢獻達5萬元/月;連退作業區借助質量管理平臺,實現了輔料消耗數據的電子化記錄,累計噸鋼成本同比降低2.37元;鍍鋅作業區鍍鋅雙線速度匹配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兩條熱鍍鋅機組鋅鍋輥連續運行31天,實現歷史性突破……
這一連串的捷報,傳遞自一家在1月14日入選“燈塔工廠”的鋼鐵企業。在那天下午5點鐘,首鋼股份冷軋公司(下稱“首鋼冷軋”)首席工程師李鳳惠剛剛結束一場關于“智能制造”的視頻會議。彼時,窗外暮色漸沉,他一邊收拾著桌上攤開的資料,一邊低頭打開手機。就在手機屏幕解鎖的一瞬間,“燈塔工廠”“我們成功了!”…… 密集的消息框在李鳳惠所在的微信工作群里魚貫而出。
4月25日,在接受《中國冶金報》采訪時,李鳳惠對那一刻依然記憶猶新,他說:“我瞬間感覺到全身的血液都在沸騰,這3年來,我們團隊為推動數字化轉型所付出的日夜,那些挑燈夜戰研討方案、四處奔波對接技術資源的畫面像海浪一樣在腦海中涌來。毫不夸張地說,內心的成就感與自豪感簡直要溢出來?!?/div>
“燈塔工廠”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是具有榜樣意義的“數智化制造”和“全球化工業4.0”示范者。多年來,無數在制造業領域深耕的企業揚帆破浪,只為到達這座“燈塔”。在這場航程中,首鋼冷軋2022年初便率先啟航,以破浪之勢推進數實融合。若將數字化轉型比作一曲波瀾壯闊的航海交響,那么管理體系便是那指揮家的指揮棒——它將智能制造設備、工業互聯網平臺和AI(人工智能)算法這些“音符”在時間的維度上匯合為連貫的流動,譜就“燈塔工廠”的完美樂章。
3年間,在這段到“燈塔”去的航程中,首鋼冷軋以強管理為舵,以穩質量為錨,以降成本為帆,將管理效能轉化為精準的航海線路,勇立潮頭、破浪前行。
“體系運行”強管理 穩產增效筑根基
2024年,首鋼冷軋錨定管理提升目標任務,以問題導向為切入點、以體系運行能力建設為核心引擎,構建“雙輪驅動”管理提升機制。
首鋼冷軋制造部部長馬永偉介紹說:“一方面,我們將‘閉環管理’貫穿全流程,形成PDCA(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循環的完整鏈條;另一方面,我們通過計劃審核和隱患排查天天獎活動,把一線智慧反向注入管理體系,形成了‘雙向奔赴’的管理生態。”
這種管理機制使首鋼冷軋一線職工的工作狀態從“等活干”變成了“找事做”,有效激活了管理效能的乘數效應,為該公司穩產增效筑牢了制度與執行的雙基石,推動管理體系優勢向生產經營效能轉化。
工藝點檢系統化、操作標準化、控制計劃個性化……在工藝操作方面,首鋼冷軋實施一系列精細化管理舉措,實現了控制計劃管理從預警到反應計劃的閉環。2024年,該公司的工藝操作停機時間、停機次數分別同比縮短30%、降低48%,生產流程的穩定性與流暢性得到極大增強。
在設備管理領域,首鋼冷軋強化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積極推進EQMS(產銷一體化設備管理系統)體系落地實施,2024年設備停機時間、停機次數同比顯著減少。此外,首鋼冷軋還從退火爐、鋅鍋輥等關鍵設備入手,制訂專屬運行管理方案,縮短了鍍鋅非計劃停機時間,減少了鍍鋅非計劃停機次數,為高效生產提供了堅實的設備保障。
其中,在鋅鍋輥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首鋼冷軋的技術團隊深入研究鋅鍋輥的運行工況與失效機理,持續優化軸瓦軸套材質、結構形式及關鍵工藝參數,最終徹底解決了長期困擾生產的鋅鍋輥振動和沉沒輥印難題。2024年下半年,鋅鍋輥振動達標率高達98.6%,鋅鍋輥的輥期從原來的15天大幅延長至38天,有效減少了設備維護次數、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嚴控工藝穩質量 攻堅克難樹品牌
“我們創新打造了一套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和牽引的智能質量風險預防體系,運用前沿的知識圖譜等AI技術,可以自動對生產過程中的潛在質量和運行風險進行精準識別、預判及輔助動態調優。通過這一體系的有效運行,冷軋產品質量大幅提升,沖壓類產品的客戶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笔卒摾滠垺爸R圖譜”產品經理任君茹表示。
任君茹提到的“知識圖譜”,是首鋼冷軋構建一個與汽車板質量管理相關的應用。該應用能夠把生產中的質量問題提前暴露出來,并及時、有效地進行風險阻斷,實現了質量管控模式從“以事后分析+事中監控為主”向“以事前預防+事中調優為主”的轉型。
諸如此類的突破,讓首鋼冷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了制勝的關鍵籌碼。深諳產品質量是贏得客戶信任、搶占高端市場關鍵所在的首鋼冷軋,將滿足客戶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作為核心,將提升產品質量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建立起全方位的質量管理體系。
在首鋼冷軋的質量管理體系中,生產組織流程的優化使生產任務的安排更加科學合理,資源得到了高效的配置;工藝紀律的嚴格執行,保證了生產工序能夠遵循高標準規范操作;過程管控的強化,輔以先進檢測技術與信息化手段,實現了生產全過程實時監控與數據分析。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還聚焦質量難點問題,深入開展“質量天天讀”活動,組織技術人員逐卷剖析產品質量問題原因,持續深入開展專項攻關。2024年第4季度,首鋼冷軋鍍鋅產品質量優化成效顯著,其中10月份的鍍鋅非正品率達到歷史最優。
此外,通過強化退火爐氣密性治理及氣氛管控,首鋼冷軋還徹底解決了長期困擾外板生產的爐輥劃傷問題;開展板形攻關,大幅降低板形降級率;開展鋅鍋輥穩定性攻關,有效解決了鋅渣、沉沒輥印等常見問題,GI(純鋅鍍層)外板鋅渣缺陷降級率顯著降低;GA(鋅鐵合金鍍層)外板合格率連續刷新歷史紀錄。
作為一家“燈塔工廠”,首鋼冷軋還將質量管理的智慧化作為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突破口。該公司借助大數據、知識圖譜和AI技術等手段,精心布置18個應用場景,實現了對產品質量的精準管控;建立質量預測模型與實時監控系統,助力該公司2024年降低質量損失超2000萬元,極大增強了產品質量穩定性、提升了客戶的滿意度。
高品質的產品換來的是市場的高度認可。當前,首鋼冷軋已在新能源汽車板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了對部分知名車企的獨家供貨,在高端市場的品牌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對標一流降成本 分秒必爭提效率
首鋼冷軋全面對標行業內部一流企業的成本管理經驗,在技術降本、管理降本、精益降本方面精準發力,全方位挖掘成本潛力。
該公司全體干部職工積極響應企業號召,將“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深深植入日常工作,同時與行業先進企業、兄弟單位持續開展對標交流,2024年圍繞提產提效、創新攻關、質量提升等關鍵領域制訂降本增效重點項目67項,均取得顯著成效。
首鋼冷軋在技術降本方面,持續推進工藝變革,2024年綜合成材率同比提升,原料成本管控成效顯著;在管理降本方面,采取延長設備修理周期、外委項目轉自修、備件國產化替代等措施,設備維護成本大幅降低;在精益降本方面,開展“降低金屬損失”專項活動,制訂并落實108項具體措施,降本增效成果顯著。
上述舉措都包含在該公司的降本增效績效施工圖中。首鋼冷軋利用該圖全面梳理了生產經營各環節,2024年挖掘、改善問題84項,顯著提升盈利水平,為企業贏得了更大的利潤空間。
在實現降本目標的同時,首鋼冷軋同步聚焦生產效率的提升,各部門、作業區打破壁壘,成立專門的提效工作小組,形成“天跟蹤、周評價、月總結”的高效推進模式,實施爐鼻子工藝改進技術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在保證產品質量穩定的前提下,實現產線效率穩步提升。
效率的提升直接推動產量實現歷史性突破,首鋼冷軋的酸軋日產量、鍍鋅年產量、重卷年產量、落料月產量,2024年均刷新了歷史紀錄。在此基礎上,該公司通過訂單資源協同、輥期優化、全流程組織協同、精準投料等精細化管理措施,重點產品兌現能力進一步提升,其中2024年的GA兌現率同比提升 5.94%,極大地鞏固了該公司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確保企業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為客戶提供高效優質的產品服務。
2025年,首鋼冷軋繼續在數字化轉型的航道上破浪前行,全體干部職工同心協力把穩舵輪,在“燈塔”的光芒指引下,向著智能制造的新航域全速前進。李鳳惠表示:“首鋼冷軋將繼續秉持創新發展理念,深度融合技術創新與數字化轉型,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征程中勇立潮頭,續寫更加輝煌的篇章,為打造中國式現代化首鋼場景貢獻更多冷軋力量?!?/div>
《中國冶金報》(2025年04月29日 03版三版)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宋玉錚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