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報社
記者 李江梅 報道
特約通訊員 藍義高 攝影

圖為謝駱樂
“推廣鋼結構建筑不是簡單的技術選擇,而是推動建筑行業從‘高碳粗放’向‘低碳集約’轉型的重要抓手,是實現城鄉建設綠色化、集約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8月8日,在第二屆鋼結構建筑產業鏈百企論壇上,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副秘書長謝駱樂在致辭時表示,推廣鋼結構建筑成為破解建筑行業高能耗難題的重要路徑。
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是我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中國建筑節能協會最新發布的《中國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研究報告(2024年版)》顯示,2022年,全國建筑與房屋建造碳排放總量為41.5億噸二氧化碳,占全國能源相關碳排放的39.2%。其中,建材生產階段產生17.8億噸二氧化碳,占全國能源相關碳排放的16.7%;建筑施工階段產生0.7億噸二氧化碳,占全國能源相關碳排放的0.7%;建筑運行階段產生23.1億噸二氧化碳,占全國能源相關碳排放的21.7%。
“從這些數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推進節能工作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謝駱樂說道,“鋼結構建筑以其輕質高強、可循環利用的特性,從材料生產到施工建造,從使用運營到拆除回收,全生命周期都展現出顯著的低碳優勢。”
他指出,在政策激勵與技術創新的雙輪驅動下,鋼結構建筑與建筑節能領域正煥發新的活力。鋼鐵行業通過智能化改造降低單位產品能耗,為鋼結構建筑提供低碳原材料,與此同時,建筑領域鋼結構超低能耗建筑等示范項目也在逐步推廣。
“推動鋼結構建筑發展、深化建筑節能降碳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謝駱樂介紹,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已經與中建科工開展了相關合作,正在推進鋼結構裝配式近零能耗建筑、鋼結構裝配式零碳建筑等相關標準編制和示范工程打造。
“隨著行業對鋼結構建筑認知的提升及低碳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鋼結構建筑將成為市場需求的重要方向,帶動設計、施工、運維等全產業鏈轉型升級,形成萬億級的綠色建筑市場,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謝駱樂在最后展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