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雄厚的技術儲備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應該努力將鋼鐵工業技術水平提升至世界領先地位。”4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在鋼鐵制造流程“煉鐵-鐵鋼界面技術”專題研討會上特別強調。他認為該研討會既有扎實的學術報告,又有深入的專業討論,既展現了行業理想,又擘畫了發展藍圖。與會專家的觀點視野開闊、見解深刻,充分展現了中國鋼鐵工業新生代人才的快速成長,彰顯了行業發展的蓬勃生機。
鋼鐵制造流程“煉鐵-鐵鋼界面技術”專題研討會在中國鋼研召開,由鋼鐵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中國鋼研鋼鐵綠色化智能化技術中心和中國金屬學會冶金流程工程學分會、煉鋼分會聯合主辦,來自科研院所、設計院和企業的8位專家做學術報告。
中國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田志凌、顧問趙沛和名譽委員王天義、李文秀,冶金流程工程學分會主任委員徐安軍,中國鋼研鋼鐵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劍雄、副院長劉驍、原副總工程師曾加慶,中國鋼研副總工程師孫彥廣、智能中心副主任酈秀萍,河北金屬學會理事長王新東,首鋼一級科學家張福明、楊春政等領導、專家出席研討會。此外還有來自中國鋼研、北京科技大學、重慶大學、東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北理工大學、鋼研納克、北京鋼研柏苑出版社和鞍鋼、遷鋼、日照等鋼鐵企業80余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徐安軍和酈秀萍主持了上午的會議,曾加慶主持了下午的會議。
殷瑞鈺剖析了鋼鐵制造流程中的關鍵科學問題。他強調,傳統的煉鐵學、煉鋼學往往忽視了工序間的界面連接問題,而流程工程研究則揭示了這一實際生產中的關鍵環節。他指出,各生產工序間都存在獨特的輸入-輸出界面:煉鐵-煉鋼界面以離散的鐵水包為連接單元,而連鑄-軋鋼界面則以連續的鋼坯為連接載體。“一罐到底”技術絕非簡單的盛鐵容器置換,而是一個集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于一體的綜合技術平臺,其理論內涵涵蓋三大流網絡(物質流網絡、能量流網絡、信息流網絡)的構建與優化,以及時間、空間、物質、能量、信息五維甘特圖(即以圖示的方式通過活動列表和時間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項目的活動順序與持續時間)動態調控。

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
面向未來發展,殷瑞鈺指出,中國鋼鐵工業正處在以新質生產力推動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當前行業面臨產出過剩、低價競爭等挑戰,必須從集成化、最優化、動態化、精準化、智能化五個維度推進產業升級。
殷瑞鈺認為,本次會議為行業轉型提供了一種思路,他并呼吁產學研各界加強協同創新,共同推動中國鋼鐵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田志凌在致辭中表示“界面技術”“界面模式”是冶金流程工程學理論體系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具有深刻的技術內涵與實踐意義。“一罐到底”技術作為鋼鐵行業節能降碳改造技術被寫入國務院《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中。

中國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 田志凌致辭
梁劍雄在致辭中表示,“界面技術”的發展,已成為涉及全流程各工序協同運行、高效貫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實現鋼鐵制造流程智能化調控的重要切入口。

鋼鐵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經理 梁劍雄致辭
酈秀萍作了《煉鐵-煉鋼“界面技術”演進與優化》的報告。報告介紹了鋼鐵制造流程中的“界面技術”內涵與作用,揭示了“界面技術”所包含的內容,通過梳理多家典型企業煉鐵-煉鋼界面模式,討論了靜態結構與網絡(總平面圖等)、鐵水罐快速周轉、高效脫硫、智能調度等“一罐到底”關鍵技術。

中國鋼研鋼鐵綠色化智能化技術中心副主任 酈秀萍
張福明作了《現代鋼鐵制造流程煉鐵-煉鋼界面技術對比研究》的報告,對比了國內外典型鋼鐵企業的廠區布置特點,詳細介紹了現代鋼鐵制造流程的動態運行與界面技術、能量流網絡、概念設計、頂層設計和動態精準設計。報告對比了國內幾家典型企業的鐵水運輸模式特點與實績,總結了在冶金流程工程學指導下,鐵水運輸組織和調度這一復雜系統工程的重大技術創新。

首鋼一級科學家 張福明
曾加慶作了《煉鐵-煉鋼界面運行行為與煉鋼區段實施層流專線化運行機制的對應關系分析》的報告,系統的闡述了鋼鐵制造流程運行過程現狀,分析了煉鋼區段物流運輸路徑交叉復雜的問題,總結了鋼鐵生產層流專線化生產模式,深入闡述了挖掘層流專線化運行潛力。

鋼鐵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原副總工 曾加慶
楊春政作了《首鋼京唐煉鐵-煉鋼界面生產實踐》的報告,介紹了“一罐到底”技術在首鋼京唐落地過程中進行的諸多界面技術創新和解決的裝備、運輸等難題,介紹了首鋼京唐在煉鐵-煉鋼界面運行管控的諸多實踐,如煉鐵-煉鋼界面智能化管控的在線跟蹤、狀態檢測、一體化數據庫、智能調度等系統。并總結了首鋼京唐煉鐵-煉鋼界面技術應用效果和優化方向。

首鋼京唐首鋼一級科學家 楊春政
李務春作了《山鋼日照基地項目汽車運輸鐵水在 5100m3高爐中的應用》的報告,結合山鋼日照基地在高爐生產中對于汽車運輸鐵水技術的探索與應用,對比了“一罐到底”鐵路、起重機+過跨車、道路(汽車)三種運輸方式的成本、效率、效益等方面的優劣,總結了煉鐵-煉鋼界面汽車運輸的經驗和教訓。

山東省冶金設計院總圖測繪部部長 李務春
馬新光作了《基于冶金流程工程學的煉鐵-煉鋼界面技術創新與應用》的報告,介紹了“一罐到底”技術在唐鋼的應用情況,通過與中國鋼研共同合作“唐鋼新區流程優化與智能化運行”項目,創新研發了工序層流運行、界面協同優化、流程數字仿真、五維動態甘特圖等核心技術。項目還培養了一批鋼鐵行業高水平復合型創新人才,為鋼鐵行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河鋼集團唐鋼公司生產制造副部長 馬新光
劉志朝作了《邯鋼煉鐵-煉鋼界面生產實踐》的報告,對比了冶金流程工程學指導下的煉鐵-煉鋼界面技術與傳統的鋼鐵界面的優劣,強調了“一罐到底”鐵水運輸技術的優勢。介紹了采用汽車運輸的“一罐到底”模式、煉鐵-煉鋼界面圖形化操作平臺、智慧調度跟蹤系統等界面技術相關工作,最后總結了汽運鐵水“一罐到底”技術在生產實踐中的優勢,到達煉鋼廠的鐵水溫度可達1450℃。

邯鋼能嘉鋼鐵有限公司制造部部長 劉志朝
聶文金作了《沙鋼煉鐵-煉鋼界面生產實踐》的報告,介紹了沙鋼集團在煉鐵-煉鋼界面技術所進行的探索創新與實踐,從多個角度闡述了沙鋼鋼鐵界面“一罐到底”的技術特點,總結了沙鋼“一罐到底”的技術難題與應對策略,認為“一罐到底”對土地建設面積、工程投資節約、制造成本節約、廢棄減排等方面有顯著優勢。(周繼程 滕國翔 王宇軒)

沙鋼集團總工辦主任 聶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