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區的輾環機發出沉穩的轟鳴;通紅的鋼坯在型槽錐輥間緩緩形成L型法蘭的輪廓;飛濺的火花照亮嶄新的生產線……歷經半年,酒鋼西部重工天成公司法蘭項目完成升級改造,不僅補齊了該公司在高端法蘭產品領域的生產短板,也為深耕新能源裝備制造賽道、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注入了強勁動力。
項目啟航
戰略布局填補區域空白
2023年,西部重工天成公司法蘭項目正式投產。作為甘肅省首個高端鍛造法蘭項目,其總投資約1.5億元,占地面積達12185.3平方米,是西部重工公司“十四五”期間重點布局的核心產業項目。該項目的成功落地,不僅填補了區域內高端鍛造法蘭生產的空白,更以關鍵零部件國產化供給能力的突破,為當地風電產業鏈建設注入了核心動力,成為推動新能源產業升級的重要工程。
“法蘭項目是西部重工公司深耕新能源裝備制造賽道的關鍵一步,關系到我們能否擺脫法蘭依賴外部采購的困境,也關系到塔筒生產成本的優化,更關系到服務保障集團公司主業發展的大局。”西部重工公司主要領導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多次強調。基于這樣的戰略定位,項目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2022年7月啟動土建工程,2023年7月完成設備安裝,同年9月進入調試階段,當年11月便實現了滿負荷試運行,重點采用國內外先進成熟的環鍛件生產技術,以數字化工廠標準打造全流程智能化生產體系。
投產困境
設備局限制約產能釋放
“先進設備不等于高效生產。”法蘭項目投產后,生產線很快顯露出運行短板。經過全流程系統排查,兩大關鍵環節的問題尤為突出,成為制約產能充分釋放的“攔路虎”。
在鍛造環節,關鍵設備輾環機的功能局限逐步凸顯。該設備僅能生產矩形環件,而矩形碾環工藝存在顯著弊端:不僅導致環件加工余量過大、原材料消耗居高不下,還因大量冗余加工量使后續車床切削等工序壓力陡增,在生產流程中形成“隱性梗阻”。
在熱處理環節,井式電阻爐成為制約產能提升的關鍵瓶頸。該設備存在兩大突出問題:一是加熱空間有限,每次最多只能處理4件法蘭;二是功率配置不足,導致加熱效率低下,單爐處理時間過長。這種產能短板與前端鍛造工序形成顯著落差——生產高峰期,大量半成品因熱處理環節“卡脖子”而持續積壓,成為影響訂單按期交付的突出痛點。
更嚴峻的是,這些問題直接反映在生產成本上。原材料消耗過高、加工工序繁瑣、產能利用率不足等因素疊加,使得法蘭的單位生產成本高于預期,不僅削弱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讓企業在承接大額訂單時面臨巨大壓力。
技術攻堅
精準施策破解生產困局
為破解困境,天成公司積極行動,組建由技術骨干、設備專家組成的專項技術團隊,走訪多家行業領先企業,深入調研學習先進生產工藝。
針對兩大技術瓶頸,技術團隊與設備廠家展開多次技術研討,制定了詳細的技術改造方案,并聯合進行專項升級。在輾環機改造中,技術團隊實施了“結構重構”策略:通過更換型槽錐輥,重新設計錐輥的結構曲線,使其具備輾制異形環件的能力。經過長期調試輾環程序、優化輾環機性能,徹底攻克了無法輾制L型環件的技術難題。
針對井式電阻爐,該團隊從“空間拓展+系統升級”兩個方面發力:一方面對爐體進行加高改造,有效拓展內部加熱空間;另一方面同步升級加熱系統和智能控制系統,提升溫度均勻性和控溫精度,確保增加裝爐量后仍能保證熱處理質量。
完美蛻變
產線優化激活發展動能
改造后的生產線全面煥發生機與活力:兩大關鍵環節的攻堅突破,不僅帶動全流程生產效率實現跨越式提升,更讓核心生產數據呈現出顯著優化的向好態勢。
在輾環環節,L型環件的穩定輾制帶來雙重效益:原材料利用率大幅提升,L型法蘭毛坯系數較矩形法蘭整體下降0.2,每個環件原材料可節省成本880元。而且,加工L型環件的時間較矩形環件縮短30%,生產效率顯著提升。后續,車床、檢測等工序的壓力也大幅減輕,生產流程更加連貫流暢。
井式電阻爐的改造則徹底打通了熱處理環節的產能瓶頸。改造后,電阻爐的裝爐量翻倍,單次可同時處理的法蘭件數量增加了1倍,每爐每天的熱處理產能從原來的4件躍升至8—10件,完美匹配前端鍛造工序的產能輸出。更重要的是,由于溫度均勻性和控溫精度的提升,法蘭的熱處理質量穩定性顯著增強,取樣率從原來的20%下降到12.5%,不僅降低了取樣材料的損耗和檢測成本,還緩解了取樣環節的壓力,進一步提升了整體生產效率。
“目前,產線已完成1000余件法蘭的生產任務,產品質量得到華能、中車、正泰、明陽等行業頭部客戶的高度認可。”西部重工天成公司經理、黨支部書記閆明說道。如今,法蘭生產線設備之間的協同性顯著增強,前端鍛造、中期輾環、后期熱處理各環節產能精準匹配,形成了均衡的生產節奏。這種高效協同的生產狀態,為該公司承接更多高復雜度、高附加值的訂單提供了堅實保障,也讓這條重煥生機的法蘭生產線為區域風電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持續動力。 (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