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0月28日,廣東省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印發了《廣州市推進“好房子”建設的工作指引(試行)》(下稱《工作指引》),從安全、舒適、綠色、智慧4方面提出“好房子”建設標準。
《工作指引》涵蓋了“好房子”建設的20條具體措施,高于國家要求、貼合本地實際,包括綠色建材使用比例應不小于20%,鼓勵社區通過系統集成打通“數字家庭—智慧社區”鏈路,設有中央空調、集中新風系統的住宅層高不宜低于3.1米,建設單位對衛生間、廚房、外墻、屋面等有防水要求部位的保修期宜延長至10年等。
業內人士認為,“好房子”不一定必須都是新房子,老舊社區改造也可以依照“好房子”標準進行升級。此前,當地老舊小區改造也采用了“好房子”的部分建設標準,如廣州市首個中心城區連片危舊房“原拆原建”項目——越秀“黌橋·小石集”,首次將BMC(螺栓連接鋼結構模)鋼結構模塊化建造技術應用于危舊房“原拆原建”,還融合了節能玻璃、屋頂光伏、循環用水等綠色節能新技術。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消息,2025年,全國計劃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5萬個。根據各地統計上報數據,1月—9月份,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43萬個。分地區看,河北、遼寧、吉林、上海、江蘇、安徽、海南、重慶、陜西、青海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完成年度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 (謝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