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城市”建設浪潮的持續推進,近年來,五冶上海交通市政公司正以一場靜默而深刻的“智能革命”,重新定義市政交通工程的施工方式。從深基坑到高架橋,從綜合管廊到智慧路面,新技術、機器人、智慧工地系統正在成為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作為惠山區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中國五冶集團無錫洛社雙廟保障性租賃住房二期新建項目已進入主體結構封頂的沖刺階段。在項目建設現場,一系列智能化應用正各顯其能。
工地上來了“新同事”
在洛社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智能設備與建筑機器人得到廣泛應用,顯著提升了建造效率與智能化水平。如今的工地,已不再是“人海戰術”的主戰場,而成為“人機協作”的智慧舞臺。
混凝土施工期間,一位特殊的“工友”——混凝土自動收面機器人,借助激光導航精準作業,所經之處皆平整如鏡。它可24小時連續工作,單臺設備日均作業面積達800平方米,效率是傳統人工的3-4倍,在顯著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時,也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作為裝配式建筑的高效施工利器,ALC墻板安裝機器人可謂“舉重若輕”,安裝一塊墻板僅需3分鐘,精準如拼裝積木。該機器人適配多種規格ALC墻板,可完全替代傳統人力完成搬運、定位、校準與安裝全流程,廣泛應用于住宅、商業綜合體及工業廠房等裝配式建筑項目,積極推動建筑行業向“機械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施工現場還配備了24小時在崗的巡檢機器人,能夠實時識別未佩戴安全帽、高空拋物等違規行為,相關數據直接上傳至管理平臺并自動生成整改報告。與人工巡檢相比,它具有不間斷作業、強環境適應性、數據可精準追溯等優勢,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與安全風險,堪稱工地上的“全能安全員”。
“它們不吃飯、不休息,干得還比人快,真是‘神仙隊友’。”一位工友笑著說道。除此之外,噴涂機器人、抹灰機器人、四輪激光地面整平機器人等也陸續在項目中投入使用。這些“機器人工友”依托激光定位與智能控制技術,可精確控制施工結構表面的平整度與水平度,省去二次找平工序,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看不見的“硬核”,看得見的“品質”
洛社項目全面推進智慧工地建設,構建起“人、機、料、法、環”全要素數字化管理平臺。在現場,技術已不再是圖紙上的抽象線條,而是融入每一方混凝土、每一根鋼筋的“智能基因”,在提升工程質量的同時,也實現了節能環保與降本增效。
項目采用混凝土疊合樓板技術,將樓板沿厚度分為預制底板與后澆混凝土疊合層。預制底板在施工階段既作為模板承擔荷載,又與后澆層共同形成整體結構。該項目PC構件(包括疊合板與ALC)應用比例達60%,裝配率較高。
此外,項目地下室運用混凝土裂縫控制技術,通過結構設計、材料優選與工藝優化,設置后澆帶以抑制超長結構收縮裂縫,提升混凝土耐久性。
BIM技術也在項目中發揮關鍵作用,應用于臨時布設、場地規劃及管線碰撞檢測等環節。結合移動互聯網,實現施工過程的可視化與協同管理。在施工階段,依據工藝與管理需求對模型進行信息完善,形成符合施工要求的深化模型。依托標準化流程與移動應用,實現場布、進度、物資、質量、安全等環節的高效管理與實時共享,顯著提升施工協同水平。
這些先進技術的集成應用,不僅極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與工程精度,更打造出一批安全可靠、綠色節能的現代建筑典范,以科技力量護航城市建設,使每一項工程都成為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品質標桿。
一張“網”管到底,一顆“心”守安全
在建設過程中,項目全過程應用智能建造工程指揮中心,內設生產、質量、勞務、物資、設備、安全、技術(設計)等管理平臺,通過全景監控、移動互聯、智能設備等手段,實時顯示項目進度、安全、質量、綠色施工等管理數據,實現項目管理可視化。
作為工地關鍵垂直運輸設備,塔吊的運行安全至關重要。項目為其加裝智能監測系統,通過在起重臂、平衡臂、塔身等關鍵部位布置傳感器,實時采集起重量、高度、回轉角度、風速等數據。一旦檢測到異常,系統立即預警,提示操作人員及時干預,有效防范超載、碰撞等事故。吊鉤可視化系統進一步幫助操作員清晰掌握吊鉤下方情況,提升作業安全與精度。該系統的運用顯著增強了大型設備運行安全性,降低故障與事故風險。
項目引入高支模安全監測系統,實時監測高大模板支撐的沉降、支架變形與立桿軸力,具備超限預警、危險報警與趨勢預測等功能。系統配備聲光報警裝置,一旦監測值異常,現場人員可及時停工、撤離,并迅速上報項目負責人與安全監督員,切實保障施工安全。
此外,揚塵監測系統實時感知空氣質量,超標即觸發自動噴淋,“如同為工地戴上口罩”;AI視頻監控自動識別未戴安全帽、違規闖入等行為,“不言不語,卻紀律嚴明”;水電智能表詳細記錄每一度電、每一噸水,真正做到“節能減排,始于數據”。這一切共同編織出一張精細智能的管控網絡,使工地管理更高效、更可靠。技術賦能,正悄然塑造一個更安全、綠色、智慧的建造新未來。
“屏幕后面是數據,數據背后是生命。我們現在不是在管工地,是在運營一個智能生態系統。”項目負責人如是說。
技術或許是冷靜的,但工程卻應有溫度。智能建造的根本并非替代人力,而是守護生命。通過新技術集成、智能機器人應用與智慧工地建設的三位一體體系,無錫洛社項目不僅提升了工程品質與施工效率,更在安全管理與綠色施工等方面樹立行業新標桿。每一道工序的精準把控,每一項技術的智慧應用,都在為居民的美好生活筑基添瓦,為無錫當地的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央企力量。(陳浩、李琛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