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北越 曹瑞琦 慕鑫
耐火材料在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等高溫工業的窯爐中應用極為廣泛。在服役過程中,耐火材料受高溫熔體、熔渣、氣體侵蝕,或因溫度急劇變化引起結構破壞與剝落,導致其工作性能失效,需要定期更換,這就產生了大量的用后耐火材料。當前,國內對用后耐火材料多采用掩埋、堆積存放或降級處理等較為粗放的處理方式。用后耐火材料的利用,主要有以下3種處理方式:一是破碎為原料,制備新的耐火材料;二是作為冶金輔料用于冶金流程;三是經過修復處理后繼續使用。鋼包用內襯及連鑄用耐火材料等氧化鋁質耐火材料,經過揀選、分離侵蝕層、破碎等步驟后可實現回收利用。其中,含鐵廢料可作為燒結配料,不含鐵廢料作為造渣劑等冶金輔料加以利用。未侵蝕部分經過分級破碎,依據不同粒徑,作為耐火材料的骨料使用。
輕質耐火骨料是一類具備低體積密度和優良耐高溫性能的材料。綜合考量成本、制備工藝以及骨料性能,原位分解發泡法具有環境友好、成本低廉且易于控制微觀結構等優勢備受關注。制備的輕質耐火骨料能夠部分或全部替代普通澆注料中的骨料,使澆注料具備較低的熱導率、更優的隔熱性能,可有效減少能量損耗和熱量傳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高溫工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本實驗使用的材料為連鑄用后鋁碳質耐火材料及菱鎂礦尾礦。在用后氧化鋁質耐火材料的化學成分中,Al2O3含量為43.76%、C為24.00%、SiO2為27.83%。菱鎂礦尾礦的化學成分中SiO2含量為7.14%、MgO為46.59%、LOI為44.99%。
將一定量的用后鋁碳質耐火材料設為100%,菱鎂礦尾礦按照質量分數0%、30%、60%、90%進行原料配比。為探究輕質骨料對剛玉—尖晶石基澆注料的影響,設計輕質骨料替代的質量分數為10%及20%為研究方案。
除掉鋁碳質耐火材料表面變質層后,將其破碎研磨成粒徑小于200μm的粉末。將菱鎂礦尾礦研磨到粒徑小于150μm。將上述原料按照比例稱量配料,置于臥式行星球磨機內球磨混料。將混勻的原料壓制成圓柱生坯,并置于高溫箱式電阻爐內按照設定的升溫制度燒結,冷卻后得到輕質骨料試樣。將輕質骨料試樣按一定粒度破碎后,按照所需的原料配比,稱取相應質量及粒徑的原料倒入膠砂攪拌機中混煉。混煉后的澆注料經振動成型、養護及高溫熱處理后得到澆注料試樣。
對不同原料配比的樣品進行XRD(X射線衍射)圖譜分析,可知加入菱鎂礦尾礦后,試樣中生成MgAl2O4相與Mg2SiO4相,兩者的衍射峰強度隨著菱鎂礦尾礦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強。MgAl2O4相主要在菱鎂礦尾礦添加量低于60%時生成,并且在30%時已成為試樣的主晶相。
對其顯微結構研究發現,隨著菱鎂礦尾礦添加量的增加,試樣表面的孔道數量呈現先降后增的趨勢,這是因為添加量為30%、60%時,生成較多MgAl2O4相,具有致密的晶體結構,填充了試樣內部孔道與空隙,導致試樣表面孔道減少。菱鎂礦尾礦添加量再增大時,MgAl2O4相生成反應結束,菱鎂礦尾礦分解產生的氣體逸出,在試樣表面及內部形成了大量氣孔。為了樣品的輕質化,可添加菱鎂礦尾礦使其分解生成孔洞。
對輕質骨料加入剛玉-尖晶石基澆注料的XRD圖譜分析可以看出,澆注料試樣主要由Al2O3相與MgAl2O4相組成。隨著輕質骨料的加入,澆注料試樣中Al2O3相衍射峰強度逐漸降低,MgAl2O4相峰強逐漸升高。
觀察澆注料試樣微觀形貌可見,未添加輕質骨料時,試樣主要由板狀剛玉骨料與基質構成。骨料與基質結合不夠緊密,但整體結構較致密,表面氣孔數量較少。添加輕質骨料后,試樣表面出現大量氣孔,且氣孔數量隨著添加量增加而逐漸增多。由此可見,引入輕質骨料能夠為試樣構建大量孔道結構,對試樣輕量化與多孔化十分有利。此外,在添加輕質骨料后,澆注料試樣中骨料與基質結合邊界層變得模糊,形成了緊密結合的狀態。這是因為輕質骨料具有氣孔率高、比表面積大的特點,其燒結活性更高,二次燒結現象顯著,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骨料與基質之間的結合。
測量樣品的熱導率得知,隨著輕質骨料添加量增加,試樣熱導率明顯下降。輕質骨料的多孔結構,能夠減少熱傳導路徑,阻礙熱量傳遞,從而降低澆注料的熱導率。由此可見,通過引入輕質骨料,能夠提高澆注料的隔熱保溫能力,降低冶金窯爐能耗,從而達到節能環保的作用。
(作者分別系東北大學冶金學院教授兼博導、博士生、碩士畢業生)